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2019-09-10张跃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张跃峰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求已经不同于以往,我們在指导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调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下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几点策略,希望上述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嫩管理养成,学生最终获得智力开发和综合素养提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显然利用数学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全面实现课改,高度重视新课改的理念落实。

一、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普遍,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如果想要借助小学数学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积极应用人本教育理念[1]。举例来说,在字母表示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起头提出:1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然后指定学生继续往下接。学生A:2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学生B:3只青蛙12条跑腿,6只眼睛3张嘴……随着青蛙数量增多,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回答问题的出错率也在提高。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如果将具体数量的青蛙换成n只,那么应该是怎样的结果呢,答案是n只青蛙4n条腿,2n只眼睛n张嘴。如此,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二、开设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可是现如今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极其不好的作用。这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顺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在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教学重点[2]。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10以内数字的组成》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碰球”的课堂小游戏。首先老师可以出示一个数字6,再选择一个数字编号为2的球,并对学生们提问:“老师的2号球碰几号球?(游戏要求必须要将两个球中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得出的数字要与老师给出的数字相同)这时学生则回答:“老师的2号球碰4号球。”多数的小朋友都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迅速给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游戏中不仅熟练的掌握了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并且还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给出准确答案。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很好的养成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能提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学生缺乏知识应用能力,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认识数学学科的价值[3]。基于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4]。如在学习倍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猜年龄环节,一开始学生可能猜测教师20岁、21岁、22岁...28岁、29岁、30岁等,此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如年龄是6的倍数,此时学生就能够得到两个答案,一是24岁,二是30岁。然后教师再给一些提示,例如年龄也是8的倍数,如此学生就能够得出最终答案,教师24岁。这种教学比单纯讲解倍数知识点要生动有趣,而且将生活和教学有机结合,促使抽象知识具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注重问题情境的构建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有极强的“向师性”,此时,我们的教师想要更好的培养他们独立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情景创设,如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注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对课程进行设计、组织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讲明白本课节的重点知识以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教师负责进行启发和点播[4]。所以,在进行课堂授课阶段,老师可以用问题导入课堂要点,通过合理的问题构建法,引领学生探索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可以通过小组工作探讨、学习的方法找到“一题多解”的方法。举例说明,进行数学图形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提前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图形各自的特点,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想要探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全面激发其学习、探究欲望。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进行举例分析,在反映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提升其发散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独立思考能力关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或者是在教学手段上缺乏科学性。因此笔者在上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丽华,高鸿.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26):140-141,144-145.

[2]刘定康,梁成浩.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9):1150-1151.

[3]张静,张慧丽.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32(08): 147-148,149-150.

[4]岳淑芬,涂大强.学贵有疑,疑贵有思——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6,22(05): 414-415,418-419.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