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09-10肖衡琴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肖衡琴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在课上学生要学习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同时,还能汲取古人的思想精髓,在优美的诗歌、精彩的故事中体验生活情趣和古人的智慧。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片面的追求分数,讲课十分具有目的性,并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古文诗歌,只要求学生追求高分,死板地记住回答套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后,很难达到深层次的共鸣,教师更是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文化熏陶和思想教育的良好影响。久而久之初中语文就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生既辛苦又远离了语文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将结合语文教学现状,探讨初中语文课上传统文化的渗透,希望对将来的语文研究工作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课改下,语文不单单只是教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科目,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主流学科,语文的教育意义不仅在表面的背诵,还应有更深入的教化作用。

现在的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着巨大升学压力,在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考试重点和答题思路,不考的内容就一带而过甚至完全不讲,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很多学生片面地学习语文,学不到关键的传统文化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悠久历史的沉淀,其中有很多思想观念,依然值得今天的学生去揣摩,借鉴。文言文凝结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如今,在教文言文时,老师常常用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来教学,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还耽误时间,而且,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教学成果收效甚微。文言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犹如猛虎,读起来既不理解,也因为枯燥不想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知识难以得到传承。

1.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学习中华历史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初中语文课本有很多经典故事,能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晃文化有一定了解,学生能认识到中华民族创造的各种文明,了解古人科学思想和生活智慧。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四大发明”融入课堂,这些伟大发明,蕴含了古代人民的科学智慧,又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样语文的学习非常有趣味性,学生既愿意学,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陶冶学生情操

诗书的朗读能陶冶一个人的品味,对于语文教材中好的作品,教师应该重点讲授,并在教育时渗透德育的观念。例如在讲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老师可以从陶渊明的背景和时代讲解,加深学生印象。陶渊明又称五柳先生,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拯救苍生的鸿鹄之志,但是,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交战易主的时候,那时,国家腐败不堪,百姓赋税极重,苦不堪言,到处都是军阀打仗,在这样的时期,陶渊明无处施展抱负,幻想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就是桃花源记里的地方,表达了人们对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授文章时,结合作者背景和文章内容,能更深入地影响学生,陶渊明的生活态度能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其认知,对他们将来思想发展有一定帮助。

2.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2.1 增强学生兴趣,渗透传统文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关注。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和重阳节等,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传统节日习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可以让同学们想象中秋团圆时家里其乐融融的场景,而作者此时孤身一人,学生能够理解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寥之情。又如《木兰辞》课文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出的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洁志向。将传统节日和文化故事作为突破口,能极大的加强学生兴趣,还能丰富生活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2.2立足于语文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诗词、传记等传统文学作品,鼓励在学语文时也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教師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建筑篇章时,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建筑,在课件上展示一些中国的特色建筑物,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建筑时,能感受到古代各行各业的思维,从而注入时代创新精神。对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要墨守成规,广泛学习语文知识,不拘泥于课本,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教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开阔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理念。例如爱国诗人杜甫的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的爱国之情令人动容。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能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的豪放不羁,文章的器宇轩昂,为人的洒脱,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课程内容的理解,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洗礼,开拓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在对文章感兴趣的基础上,多多观摩课外读物,进一步研究学科知识,开拓视野的同时丰富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自身修养。

小结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老师,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好了语文,一个人不仅在基础知识上,还在做人上,道德修养上都能全方位提升,所以,渗透传统文化对语文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每一名语文老师的责任,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53.

[2]吴冬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4):141.

[3]许书跃.传统文化与“语文味儿”——从核心素养角度看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气息”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06):24-25.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