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研究

2019-09-10吴陆叁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转变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学习数学的基础性阶段,能够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着眼于优化数学教学全过程,努力促进自身教学行为的积极转变,持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研究

教学行为是教师素养的外在体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新课堂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已经势在必行。数学教师应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总结等入手,着力优化教学行为,努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现状分析

教学行为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专业性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之间基于教学的交互性交际行为,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教学行为的顺利进行,以便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占据着主导性地位,支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整体走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2]。在传统课堂情境下,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一本教材打天下”的情况十分普遍,这里的教材主要指教科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就成为整个教学的指挥棒,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受制于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行为的陈旧固化,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的新亮点,如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形式新颖、教材运用灵活、教学过程开始更多地关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学结果评价开始尝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等,新课改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方式呈现出可喜转变,极大地提升和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但与此同时,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顽疾”,如各环节时间把控不尽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不够、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不足、练习方式单一化以及总结过程形式化等问题,亟待得到有效改观,以持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策略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需要从时间把控、内容挖掘、引导探究以及增强对话等多方面入手,着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整体教学行为,不断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时间把控:突出合理性

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合力把控与分配对于教学行为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在40分钟左右,教师要着力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特点,课堂导入一般应控制在3—5分钟为宜,教师的讲解可以控制在15分钟左右,其余时间应尽量留给学生,供学生进行思考、练习、讨论,最后可以留5分钟左右进行课堂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掌控上下功夫,在总体掌握课堂各环节流程的基础上灵活对各环节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使得数学教学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着力凸显时间把控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内容挖掘:突出融合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及实践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的发展[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着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贯彻“大教学观”的教育理念,将数学课堂教学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更多地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中来感知数学、认识数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向学生进行美术理念渗透,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诸如《轴对称图形》等章节的内容时,可以灵活地加入一些美丽图案,从欣赏生活中能体现对称之美的图片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揭示了本课学生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和折一折,十分具体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在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美术鉴赏、创作素养,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这就啟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有机地建立起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方式创新:突出对话性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流价值理念之一,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改变以往课堂上存在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始终在听的固有模式,整个课堂要始终贯穿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际,这要求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起师生之间彼此倾听,相互接纳,形成共鸣的课堂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下,教师的讲解占据着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这种讲解,则无非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思考、讨论和思维发散的空间,长期以来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的重要一方面就在于教师要努力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重新认识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并赋予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权重,从教师一个人“独白”的课堂走向师生之间的“对话”课堂,真正将小学数学课堂变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智慧课堂”。

三、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改革的裹挟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加强理论反思和教学研究,努力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来探索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路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牛惠芳,李倩,张之正. 新课程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调查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08): 23-26.

[2]徐建星. 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基于学习者的视角[J]. 教育探索,2016(11):21-26.

[3]赵燕萍.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133-135.

作者简介:吴陆叁,男,籍贯:陕西西安,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71年10月,学位: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多学科融通提升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师转变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议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成功转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