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知识对转变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启发

2019-09-10马玉焕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学学习兴趣农村

马玉焕

摘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尤其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应结合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探讨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心理学知识广泛、深入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学困生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等生。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学;农村;需要;学习兴趣

一、学习困难的界定和转变学困生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困难的界定

学校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困难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在学习方面学习存在困难而导致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心理问题[1]。

(二)转变学困生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引导学生成为新世代的优秀建设者。

二、目前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一)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家庭因素

发展性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在其生命全程发展中与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规律。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四系统观”。个体是在四个不同的结构水平上与他人或周围环境发生各种关系,或进行交互作用,决定个体的发展历程[2]。

现在,农村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有的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业上缺乏指导与监督。另外,随着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增多,环境的不断变化如转学,也成为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学校因素

心理学家康纳利指出,很有必要像熟悉儿童的特征那样,熟悉学校的特点。现在农村有不少寄宿制学校,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密切联系。有的老师对学困生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有的学生歧视他们。结果存在学习困难问题。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当前学困生的策略

(一)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做到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全面了解和满足学困生的的需求,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转变学困生。

1.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目前,发现农村小学学困生对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普遍多一些,有的甚至十分强烈。如,有位学困生,其父母外出打工。她寄宿在学校。课上课下无精打采,渴望父母的爱。以上例子说明他们需要关爱。作为寄宿制教育工作者,及时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同时让家长关心、重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变工作。

2.期望理论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首先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视。小学学困生对学习目标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需要正确引导,这也正是对“三观”的启蒙渗透。引导他们看到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对学习充满信心。

(一)根据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认识过程都包含一定的认识发展结构。如对小学五年级的学困生进行数学辅导,要知道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智慧活动已经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这个时期的儿童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尤其是学困生,就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的概念中,所以在纯粹言语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就会感到困难[3]

(二)结合学困生的年龄、性别和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我们要关心青少年一代,特别是各个年龄阶段的学困生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和个性心理特征等的不同情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而能实现的学习目标。有了适当的目标,一个人就会有信心,有方向,激发起了兴趣,并且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采取了这些行之有效方法,培养引导和诱发兴趣,为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认知水平,克服偏见

1.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一年、两年乃至三年以上,经过多个学期的学习以及跟班就读而逐渐形成的。现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普遍提高,多数学校的任课教师是跟班、跟年级教学,因此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师对学困生的心理定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积极的心理定势,避免消极的心理定势在教学工作中的干扰。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表扬,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温暖,对学习有热情。

(四)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和强化技术转变学困生

1.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在安排学困生桌次或学习小组时,让他们与中等生或优等生在一起,利用榜样的力量影响、感染和带动。例如,有的学困生不爱回答问题,当其他学困生或中等生回答问题时就加以表扬,引起不爱回答问题的学困生的注意,让他们有表现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最终转化成优等生。

2.适当应用强化的技术

(1)强化技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一定情景中,某人做某事之后,积极强化物随之而来。

(2)强化物的选择及强化的方式

在学校情景中常用的强化物很多。社会强化物如教师的口头表扬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另外非言语的强化如教师的微笑、肯定、赞许的表情等也是非常有用的强化物。

四、心理学知识与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关系

(一)心理学研究理论为解决小学学困生问题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教师和家长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解决小学学困生问题的基础与关键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学知识深入、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学困生成为中等生以及優等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3.第12页.

[2]林崇德:《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3.第56页.

[3]黄希庭《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7第285页.

猜你喜欢

心理学学习兴趣农村
“没有用”的心理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跟踪导练(二)5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