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2019-09-10王英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

王英珍

摘要: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于生活,语文学科也是如此,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落地的体现。初中语文教学要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教师就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初中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迫在眉睫。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语文知识处处散发着生活的气息,生活中也处处有语文,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落地的体现。将初中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能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一、实施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时,还必须着眼于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也是提升师能的需要。一,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分析,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二,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殊性,找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的相似点,以此作为契合点例如,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朋友对“我”这样的反悔,感到伤心极了。与学生的生活相近,所以我引导学生:“你们和父母之间发生过矛盾吗?都是怎样解决的?”起初,学生羞于表述,为了引导他们敞开心扉,相互交流,我分享了我在读初中时与父母不愉快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跟着打开了话匣子。就这样,我借助学生对老师生活的好奇心理,和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且强调了本文的主旨:只有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才能解决矛盾,互相理解,愉快地生活。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生活化导入

导入能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激发起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艺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从古至今,人生在世,谁能事事如意?就包括同学们这样小小的年纪,像学习啦、与父母同学的相处呀,是不是处处都如自己所愿呀?当自己遇到这样苦恼的时候,你希望找到一个怎样的地方来生活呀?对,那就是世外桃源。今天,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神笔来探索一下神秘的桃花源吧!这样的导入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走进文本,融入生活化内容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更多地倡导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掌握一门技能,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是如此,其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作为语文教师,与其苦口婆心地强调语文有多么重要,不如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摒弃“语文无用论”。例如,《荔枝蜜》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一 篇好的抒情散文就像一首诗, 一幅画, 里面充满了诗情画 意,于是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们吃过荔枝蜜吗?你们喜欢蜜蜂吗?这样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这篇课文的讲述中。让学生懂得只有荔林的浓蜜, 才有荔花的盛开; 只有荔花的盛开才有蜜蜂的采花和荔果 的鲜美; 只有荔果的鲜美才引出并烘托了荔蜜的甜香; 只 有荔蜜的甜香才引出了对它的酿造者——蜜蜂的动情。

(三)加深感受体验,课外学习生活化

知识与能力都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总结,要想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知,并将之内化为自我的经验与能力,就必须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上图书室、网络查阅苏州园林图片的预习作业,通过在具体观察和分析来把握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以便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及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等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或营造具体环境氛围,创设问题场景,设障布疑,增强语文问题的现场感和直觉性,借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上来,引导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使他们想学、会学、善学。例如,教学学《散步》一文时,当我们学完课文之后,了解到课文表达的“尊老爱幼”的思想,我們的学生从小就要传承中华民族这一优良的传统。那么上完课文之后,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在身边发现和搜集这样“尊老爱幼”的故事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将课内知识,发展成课外的延续,让他们更深的体会到亲情的美好。另外,还可以设计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在生活中学习。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让学生沉浸其中,并且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