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欢喜》看古今亲子相处之道
2019-09-10吴聪灵
吴聪灵
没有哪一代人比当代父母更关注亲子关系的了。漫长的养育生涯中,最令父母们紧张焦虑、如临大敌的,当数备战高考前的时光了。正因此,高度反映社会现实的电视剧《小欢喜》的播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与其说高考的独特性带动了高考题材电视作品的关注度,莫如说这类题材再次提出了这个引人深思的老问题:面对各自压力的父母和子女们,在今天这个时代,要怎样各司其职,相伴成长,才可为生活留一点“小欢喜”?
望子成龙“小欢喜”,从来只是辛劳多
几乎绝大多数的中国考生与家长,都可在《小欢喜》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物類型。
剧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有愧疚弥补型,力争站稳最后一班岗的干部夫妻;有自由融洽,对子女多信任、少干涉的放养型职场夫妻;有牺牲自我、奉献成全,以近乎监控的方式高度关注子女的单身妈妈。孩子的类型,则是既有叛逆的富家少年,也有患抑郁症的完美女孩;有乐天自由的“学渣”少年,也有孤独内敛的善良“学霸”……
剧情高度写实,最终所述核心是,在人生重大转折点的高考面前,父母与子女,应当如何拧成一股快乐的绳,以良好的互动状态向着共同的目标冲刺?
比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显然是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方式。以陶虹扮演的单身妈妈为例,又是搬家又是煲汤又是隔离各种与学业无关的因素,为女儿付出不可谓不多,对女儿的关注不可谓不高,可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爱,却让孩子几近窒息,直至抑郁。
和她一样,古代孟母也曾为儿子的学业而几度迁居。三迁者,虚数也。孟母可以说是开创了择校的先河。她的儿子打小调皮贪玩,模仿能力特别强,见啥学啥,因此,成长基本上就是靠邻居了。为此,孟母才一再迁居,直至迁到了学堂边上,终助孟子成就大儒之名。
为何同样是单身妈妈的孟母几度迁居培养出一代大儒,而《小欢喜》剧中的陶虹却让女儿患上了抑郁症?
当然有时代背景的因素,古人成长的人文环境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今天的子女更具自主意识,已非古代儒家孝道文化所能“驯化”。此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孟母是寡居育儿,但仍以孟家母亲的身份在教育儿子,夫亡犹在,精神传承与血脉传承是一体的。而陶虹所饰的单身妈妈,在与丈夫离婚后,几次三番不让前夫来看女儿,甚至连前夫送给女儿的礼物,也被她强制没收。在孩子这里,与父亲的情感联结被母亲人为打断了。
直到后来,两人从假装复婚到正式复婚,身为女儿的乔英子也读懂了父母背后的爱,才顺利走出了心理阴影,带着满血复活的生命力迈向考场。
从小缺爱、梦想成为韩寒那样的赛车手的“官二代”少年季杨杨,自小由祖辈带大,在高中最后阶段突然被安排与父母共同生活,这“一家人”的融合中,也是多亏了妈妈刘静的各种调和。另有一位无心学业,喜欢打游戏、看漫画、拍照片的“学渣”少年方一凡,却是剧中最有活力、身心最健康阳光的孩子。他的兴趣和梦想同样与父母有较大冲突,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都是很好的。因此,出再大的事,彼此沟通无碍,还是一家人,于是有了方父“小小欢喜才是好”的感慨。
现代学业偏单一,宜向先圣学“丰富”
仅以高考而论,较之古代,现代的孩子可以说是很轻松了。古代科举考试,赶考可不是一件简单事,那需要日积月累的学识、体力、财力乃至人力的储备。
为什么如此艰难,古人还千方百计地争取机会?因为这是集找工作、找对象、考公务员、全家上光荣榜、整个家族社会地位提升于一体的改变命运之唯一路径。
所以,现代人再怎么抱怨养孩子不易,也是比古代容易的。古代,让孩子识字都已经够不易了。而现代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教育上的累,往往并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本身带来的。
比较来看,古代教育教学的体系,对于个人的发展显然相对要完整些,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看看孔子倡导的完整教育之“六艺”吧!
一、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礼分五类,吉、凶、宾、军、嘉也。
二、乐:音乐。乐分门类: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三、射:射箭技术。射技有五种: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从射箭的力度、频率、疾徐,射箭时的礼仪,到命中率,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落实到训练中,就是对学生专注力、臂力、熟练度与礼仪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可以说,射箭技术就是古代青少年们一项重要的“综合素质提升活动”。
四、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五、书:指书法。包括书写、识字和作文。每一项的能力,又都有具体指标。握笔姿势、朗读方法乃至行文句读,都有严苛要求。
六、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云:“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这是典型的理科内容了。
虽然六艺之学并非古代所有青年都可享受的教育,但其体系完整与高度的实践性,还是非常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以此对照,承担着选拔人才职能的高考,确实有其局限性。礼、乐、射、御之类,几乎都靠边站了。
这种学习方式,违反了青少年们身心发育成长之所需,确实容易培养出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强灌硬逼的话,更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可以说,虽然高考非常之重要,但绝不能成为高中乃至高三学子们的唯一生活内容。因此,家长们应当适度给孩子提供一些舒缓放松的方式,支持其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相对丰富的体验,既保持着冲刺高考的干劲,又有属于自己的小欢喜。这,才是理想的青春岁月。
何由抱怨,勤行自勉欢乐多
关于如何做父母,所有的经验都是过来人之谈,因此,不完美、常犯错几乎是天下父母的常态。与其说子女是来引领父母成长的,莫如说子女是在包容父母的犯错中长大的,并且,成年之后的子女,若没有足够的自省意识与自我革新能力,又很容易将这些“错误”再带给自己的孩子。这一现状,使得“原生家庭”的说法一度火爆。常见一些年轻的父母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抱怨自己的父母,一方面自己对孩子又犯错不断。
可这种抱怨真的有理吗?父母与子女所成长的年代本来就不同,对新生事物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父母甚至不及子女,这是由代际的差别决定的啊!作为出生在更好时代的子女,又有什么资格抱怨父母的不合格呢?身为父母,自省自新是可贵的品质,但也不必因一时之错而将自己全盘否定。
少年人生在新时代,面向未来,就不可能向过去的时空求得符合自己心意的完美型父母。不妨让自己成熟起来,理解父母,增长智慧,学习与父母的相处之道。照着你的愿景,把自己呵护好、教育好、引领好,把父母力所不逮的一部分,自行补上。翅膀硬了,自然会嫌老窝太小,那就多飞多练,去搭自己的窝呗!如是,你飞到哪里,身后都是守望的港湾,心中小小欢喜,如一星火种,长照温暖。
(编辑 郑儒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