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功勋由人评

2019-09-10傅正生

老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治部

傅正生

祖籍江西新干的傅钟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原名傅钟麟,1900年6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原永宁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长期从事全军政治思想,特别是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得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傅钟还先后担任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留学海外寻求真理

傅钟出生于永宁县城的书香门第,在中学读书时受五四运动思想影响,追求进步。1919年,傅钟考入四川永宁中学堂。由于思想进步,他被选为县抵制日货运动委员会宣传干事。五四运动后,父亲安排了傅钟与成都女校毕业的刘筱圃的婚事。刘筱圃向傅钟介绍了她姐夫秦青川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情况,在父亲和兄长的支持下,1920年11月7日,傅钟搭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从上海启程去法国留学,历时36天,抵达法国。在法国,他一边在一家工厂打工,一边学习马列主义,撰写出《中华文化之演进》,并由周恩来推荐给巴黎一家报纸发表。1921年冬,傅钟参加筹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担任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1926年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学生会总支部副书记,翌年转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学习,后毕业于该校。

政工干将恪尽职守

1930年,傅钟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工作。土地革命时期,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十二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委,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兼红十师政治部主任。1931年,傅钟与刘筱圃在上海结婚。刘筱圃在上海做工运工作,后转至延安。傅钟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操步枪和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战斗间隙,他编写了《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并亲自授课,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1932年冬,傅钟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并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此后,先后担任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康边区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后,傅钟担任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协助朱德、任弼时、刘伯承、徐向前等人挫败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傅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兼民运部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他起草的《政治军事方案》《政治整军训令》《八路军抗战中政治工作的经验》《论革命军队建设问题》等对八路军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傅钟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发言,受到毛泽东等与会同志的称赞。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相见主席谈笑楚汉

2009年7月15日,四川《泸州晚报》较为翔实地介绍了傅钟将军,其中有一个“相见主席,谈笑楚汉”的故事。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在河北西柏坡同中央工委等部会合。周恩来问傅钟:“你去看主席了没有?”傅钟说:“我怕打扰主席,还没有去。”周恩来告诉傅钟:“你明天可以去,不要谈工作,只要说笑,这一段时间太紧张了。”毛泽东见到傅钟,还是那么亲热,说:“刘筱圃撤离延安前送的那些豆豉,在陕北是好菜,我把它吃光了,要谢谢她。”接着,毛泽东一语双关地问傅钟:“傅主任,我们进关了吧,离‘咸阳’还有多远?”傅钟领会了毛泽东的意思,便借用刘邦打败项羽的故事回答:“我们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已经临近了。”毛泽东觉得傅钟的回答很知心,便和傅钟就项羽、刘邦不同的为人和不同的结局说笑了一阵。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傅钟多次担任副职,与“副”结缘。此前,毛泽东还十分高兴地打趣道:“傅主任,还是我们的副主任。”他夸赞傅钟不计名利地位,一心一意为革命的高贵品质。

任职总政佳作传唱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管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那些昔日驰骋疆场的战将们,始终以战争年代的精神,投入新中国的伟大建设事业中。此时,傅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他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总政任职期间,傅钟积极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尊重人才,爱护作家、艺术家及群众中的文艺人才。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政话剧团、歌舞团、歌剧团,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单位所取得的硕果,都凝聚了傅钟的心血。他还十分关心和重视连队基层的文艺生活,大力提倡开展小型多样、健康活泼的文艺活动。

“文化大革命”中,傅钟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为“黑线人物”“七阎王”,遭到批斗,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方得昭雪。傅钟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晚年,傅钟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有不少在国外求学时的老同学在台湾,其中包括同学时间较长的蒋经国。1983年中秋节,傅钟作词一首:

《长相思·致台湾故旧》

喜中秋,庆中秋,中秋月夜思亲愁。团圆寤寐求。

念同俦,盼同俦,莫将归心付东流。大业在前头。

这首词在1983年9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引起海内外强烈共鸣,经过著名作曲家傅庚辰谱曲,由歌唱家郁钧剑在第二届“海峡之声”音乐会上演唱,并成为“海峡之声”音乐会多年的保留节目。

难忘故园曲折寻亲

傅钟在他的自传《征途集》中写道:“我的祖籍是江西省新淦县(即今江西省新干县)。明朝嘉靖年间移民‘填川’,华东各省都有数量可观的人被迫入川。他们难忘祖籍,一代又一代让孩子们熟背自己的根在何方。我清楚地记得小伙伴们在父母面前,闭上眼睛吃力地背诵着‘我是×省×府×县×村×街人’。背对了,父母赏个铜板,背错了,一顿申(训)斥。”虽然在外多年,但他认祖归根的心愿从未改变。由于年代久远,确定傅钟祖籍地的过程非常不容易。在寻亲过程中,新干县委党史办的工作人员遵照县领导的指示,依据“江西省新淦县”这一信息,从2003年就着手寻亲工作,直到2009年7月,才寻到傅钟在新干县的祖居地。原来,他的祖籍地“原系南昌府丰城县青甫石头城,自宋分派临江府新淦县登封乡万春里溪西保五都九图九甲,地名圳上傅家”。见到“圳上傅家”这几个字,工作人员茅塞顿开,圳上傅家现属新干县大洋洲镇谭家坊村委。傅钟祖上入川原因,并不是明嘉靖移民“填川”,而是清嘉庆年间“往四川永宁县生理(做生意)”,中间相距200余年。

1989年7月28日,这位从新干“走出去”的开国上将病逝于北京,终年89岁。他的一生既是武将,亦是文臣,享誉很高。原南京军区政委、江西万载籍将军杜平挽联云:“建党治军前辈功勋永存史册,诲人育才长者典型常留心间。”原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李中权将军赋诗赞扬:“长征万里克强敌,革命一生忠于党,副职终身作助手,盖棺论定好上将。”文学泰斗巴金在唁电中说:“傅钟同志是我敬佩的长辈,我永远怀念他。”他的英名载入了家乡的史册,将被家乡人民永远铭记。

猜你喜欢

政治部
参考资料
军政兼优的抗日英雄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报刊文物
发挥政治部平台优势 凝聚最大合力
难忘的志司译电岁月
和毛主席长征诗
赣鄱将星耀中华
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政治部中将副部长始末
诗情画意 浪漫色彩
拓宽大学生从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