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
2019-09-10张连红
张连红
从2014年开始,每年12月13日都要举办国家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今年11月12日,在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科书,时时警醒世人,以史为鉴,谨防悲剧重演。
铭记历史记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屡遭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一系列条约,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
1931年,日本继占领中国东北后,不断制造借口,寻机挑衅,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任意屠杀、强奸、焚烧和破坏,制造了人类史上极为罕见、极端残忍、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页。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暴行和虐杀将这一页钉在文明的耻辱柱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南京大屠杀惨案得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严密调查。在法律上对这一惨案进行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
历史事实证明,日军在南京惨无人道的暴行,并未能让中国人屈服,反而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到底的意志,經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全民族的抗战胜利。抗战胜利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
战争让中国人民饱受苦难,动荡更留下艰苦岁月的记忆。铭记惨痛历史,缅怀死难同胞,是为了更好地唤起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世界人民共同反思的重要遗产
南京大屠杀虽然发生在中国南京,但无疑是日本侵略者对人类文明的蔑视和挑衅。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20余位西方人士大都参加了旨在救护难民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他们在南京安全区内外,冒着生命危险救护难民,阻止日军施暴,并积极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的暴行。事实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有的甚至是日本同盟国德国的人士,他们并不是“反日”派,他们反对的是一切丧失人性、良知和道德的残暴行为,而这一点在现代文明史上早已被视为人类的公敌。
正如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在《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的结语中说:“中国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态,对于全世界人士,不管是集体安全主义者或孤立主义者,都有切肤关系。……除非人类准备长期放弃决定是非曲直的权利,除非人类甘冒绝大的危险,使中国目前所遭遇的无可名状的恐怖苦难,再演于将来,那么,全世界人士对于英勇抗战的中国,就不应该袖手旁观、漠不关心。”可惜的是,当年这些有识之士发出的正义呼声,国际社会却应者寥寥!甚至像美国和英国的军舰在南京长江江面遭到日军轰炸,外国侨民的私有财产也被日军大肆抢劫,但这一切都未能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美英列强出面阻止干预。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珍珠港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幸而言中,历史悲剧重演。
1997年,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在《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总结中指出:南京大屠杀是当时世界媒体的头版新闻,但是在屠城展开的时候,世界大都在一边袖手旁观。这一惨痛教训在南京大屠杀发生60年后仍未引起世人警惕,一些日本右翼仍然不断鼓噪否定南京大屠杀事实。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我们不能容忍任何歪曲史实的事情发生。
从2014年2月,全国人大立法确定每年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作为人类创伤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反思的重要遗产。
和平发展 开创未来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82年的岁月变迁,世界和平并没有完全实现,在局部地区仍然战火不断,杀戮不止。一些不怀好意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依然试图篡改惨案,试图歪曲史实。经历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铭记历史是为了表达捍卫和平的决心,是为了守望美好家园的信念。
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需要各国共同维护、一起坚守。五千年的文明史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在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过基因测序的。“国虽大,好战必亡”“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这些理念世代相传,刻在中华人民的基因密码里面。
我们的和平发展之路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新时代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以铭记悲痛历史凝聚和平发展共识,这只是开始,同心聚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华美篇章才是当前最重要的目标。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深度交融,共享共建互助合作,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紧紧相连。只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共创未来,这个理念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
在新时代,我们提倡爱国主义并不是宣传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要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最终建立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伟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