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治理出“大”风景
2019-09-10霍宏光
霍宏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共治,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蓝图,江苏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试点区域水环境大为改观
围绕建设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的重任,常州市武进区不断探索。武进港是太湖上游重要的入湖河流之一,作为典型江南水网,流域内的河网像“毛细血管”一样密布在主河道周围。武进区洛阳镇作为武进港流经区域,镇域内水系纵横且圩区特征明显,水体生态直接关系着太湖水体质量。2016年起,原江苏省太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在太湖流域上游,探索开展以主要入湖河流支浜小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试点,洛阳镇戴溪片区成为省级首个示范点。
洛阳镇借助太湖治理省级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于2018年完成了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一期项目(以下简称一期项目),并通过了省有关部门的联合验收。据介绍,目前正在施工的二期项目将继续围绕武进港,在总结一期项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武进港为“生命动脉”,平原圩为“生命单元”,支流两岸及支浜为“神经末梢”的治理思路,将在2020年完工。
东尖引河、老鸦浜、漕上河……现如今水清岸绿的景象,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而在整治之前,这些都是黑臭的小河沟。
东尖村的东尖引河几十年未清淤,村内河道几近淤塞。2014年,村里投资200多万元对河道进行整治,清淤6万立方米。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了,村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纷纷请求把村里的其他河道也整一整。做出了成效,政策的集聚效应就来了。2016年,东尖引河被纳入一期项目,获得专项引导资金200万元,村里再配套300万元,开始全面贯通水系,恢复东尖引河的引水、排水和蓄水功能,昔日黑臭的东尖引河得到彻底修复。
临近的戴溪村,村级河道老鸦浜的整治也在一期项目内。这是一条断头浜,沿岸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常年黑臭,沿岸村民是枕着黑水、闻着臭味入眠。岸边居住的村民,过去靠在太湖捕捞为生,渔船就从这里进入太湖。近年来,由于没人从事捕捞,闲置的渔船把本就不宽的河道挤得满满当当,淤泥厚积。如今,整治后的老鸦浜焕然一新,沿岸村民们也自发整理起屋前屋后的埠头,种上花草点缀。
系统工程治理成效明显
太湖治理这些年来,单一的工程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这就需要系统工程作支撑。一期项目选取了洛阳镇戴溪片区总面积6.43平方公里的三个圩区为工程区,通过实施镇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农业氮磷污染拦截工程、乡村湿地构建工程,使区域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同时,基于智能流域管理理念,构建了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系水质管理综合决策模型系统,评估工程对污染源削减量的贡献以及水质改善程度,为治理水污染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
为严格规范施工,洛阳镇委托省工程咨询中心编制了项目方案、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原省太湖办的支持下,进行了方案的专家评审和优化,并由常州大学和一家国企分公司进行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镇里还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類处理试点工作,对岑村、东尖村实施垃圾房改造,并实现机械化收集转运,进一步缓解生活垃圾地面径流对水质的影响。
监测数据表明,一期项目实施范围内的12条河流全面消除了地表劣Ⅴ类及Ⅴ类水,其中3条河流为Ⅳ类水,其余9条河流均达到了Ⅲ类水标准。漕上河一改黑臭河流的历史,在2018年获评“武进区最美河道”,漕上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为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共同治理大格局逐步显现
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单靠政府行政推动已不能适应新需求,必须构建共同治理的大格局。
2016年是江苏省级小流域治理试点元年。武进拿出老百姓最关注、最难治理的几条支浜做试点,在省有关部门和省级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下,创新管理,推动小流域治理。武进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现场调研、组织协调,解决老丫浜渔船清理、渔民上岸等难题。洛阳镇党委政府和各试点村的领导干部积极响应、靠前指挥,彻底整治了黑臭河道,还水乡本来面貌。
不同于一般地区,洛阳镇镇级河长公示牌上还标注着企业河长。企业河长为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开辟了通道。武进的许多企业家都是从小作坊起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日俱增。企业河长“出人、出钱、出力、出策”服务地方发展,彰显了责任和担当。洛阳镇还积极引导产业创新发展,主动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南海铜业是一家年产值150亿元的企业,由粗放型阳极氧化电解铜生产企业,蜕变为超细铜线、铜管、铜杆等合金铜深加工企业,对区域内水质和空气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加强河道长效管理,东尖村委自创民众参与、民间管理模式,成立民间钓鱼协会并设立民间河长制。协会成员不但参与村内河道日常管护,还自掏腰包投放鱼苗,监管非法电鱼、药鱼等行为,保护了水环境。
人人都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与参与者,在提升守护美丽家园意识的同时又让水环境整治生态效果长期彰显。走进罗家头村,村口立着的碑刻《如意滩记》,记录着村民们如何集资,恢复水美乡村风貌的故事。2017年初,新庄站浜被纳入一期项目,清淤完成后,河水变清了,可河岸还是泥石滩。为此,这个户籍人口不到200人的村子行动起来,对村庄沿岸环境进行整治。连着几年没要村里分红的村民,这时把钱用上了,不仅如此,沿岸村民还无偿出让涉及土地。2017年9月,驳岸完工,工程初见雏形,但此时村民小组集体出资的50万元已快见底。这时,村里热心人再次发起募捐,继续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众人拾柴火焰高。2018年5月,河岸落成,因河滩形似如意,村民们取名“如意滩”。如今,这条临水而建、曲径通幽的步行道,已经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打卡地。
为探索解决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如何在镇村一级落地生根的关键问题,今年9月,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人民政府,率先启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镇村试点,创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试点以提高洛阳镇水环境治理和村庄整治成效为重点,通过对现行政府、企业、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现状,以及环境治理设施长效化管理现状的调研评价,研究提出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思路,增强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参与,保障小流域治理示范区项目效益发挥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