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社会治理 加快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2019-09-10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群众 2019年19期
关键词:网格化江苏群众

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发展宏伟蓝图。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谋划、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而又充满生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先行先试,奋力破解治理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给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作为发达省份,江苏在社会治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也早一些、新一些、多一些。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环境,全省各地大胆创新,在基层自治、体制变革、外来人口及虚拟社会管理等领域,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政社互动通过刀刃向内的政府权力自我革命,激發社会活力,建立起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2008年太仓市全面启动政社互动探索,通过部门清理、专家审核、村居讨论、社会公示,整理出“自治组织依法履职事项清单”10项,清理出“行政权力限制事项清单”27项,废止行政机关与自治组织签订的行政责任书、探索建立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一揽子契约式服务”的运作机制。坚持“以规则议事,按程序办事,靠机制管事”,建立了一系列运行机制,如政府事项准入机制、政府行政指导机制、自治组织增能机制、承接事项协商机制、群众代表共决机制、履约双向评估机制、党组织监督保障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2013年太仓政社互动经验在全国推广,2017年江苏成为首个政社互动乡镇全覆盖的省份。

网格化治理以基本社会单元划分为特征,江苏是全国最早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全域全面推进的省份,网格化社会治理在江苏呈现出广覆盖、全要素、高智能、大联动的特点。网格化治理通过划分网格、动态巡查,可以更精准掌握治理对象的动态需求,最大程度满足网格内社会成员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网格化治理通过“条条联合,条块协同”的联动方式,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治理协同。江苏已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格全覆盖,全省共设立网格12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近30万名,90%以上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发现和处置,推动了服务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长期以来,苏南地区外来人口快速增长,许多城市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两倍多。新市民的大量涌入,给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让农民变市民,各地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昆山市大力实施新昆山人“文化本土化、身份市民化、服务均等化”工程,让广大新昆山人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上、身份上、服务上的“无缝转变”。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市民积分管理,从新市民的实际出发,强化基本权益维护和保障,重点关心困难新市民的生活,着力解决新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新市民摆脱了“候鸟”和“过客”的烙印,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逐渐提高,主动参与城市治理意识不断增强。当前,张家港市全面完善新市民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新市民与本市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让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文明,实现安居乐业。

激发能量,多元主体协同共建

党委、政府、社会协同发力,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和谐、稳定而又生机盎然的社会风貌正在江苏大地上呈现。

全省各地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摆在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的首位,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选好带头之人、找好发展之路、定好帮扶之策、办好群众之需、抓好公开之事”。这是宿迁“十三五”期间全市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设的“五好”标准。一本群众“急难愁”登记台账、一张覆盖全村的服务网格图、一张联系群众的便民服务卡、一本服务群众的民情日记、一组公开透明的“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示栏、一座干部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六个一工作法”在全市广泛推广。许多村因地制宜,建成“支部+电商+服务站”“支部+电商+合作社”“支部+电商+产业链”等合作点,闯出了一条条“支部+”富民新路子。

基层民主自治稳步推进,治理方式多姿多彩。江苏各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自治模式,溧阳市戴埠镇创建的“百姓议事堂”,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14年,戴埠镇在土地确权试点工作中,坚持“百姓事,百姓议”,创建了“百姓议事堂”(简称“百议堂”)的村民自治新方式,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土地确权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因此迎刃而解。省有关部门多次到戴埠镇调研,《人民日报》以图说形式做了宣传。“百议堂”坚持民事民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制定了全程记录、限时办理、跟踪反馈“三项机制”。“百议堂”是矛盾化解平台。让利益相关方通过公开的、平等的、理性的对话,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不但现实矛盾得以化解,信访难题和涉及历史问题的矛盾也得到解决。“百议堂”是议事协商平台。增加群众对重大公共事务的发言权,让群众作为协商的另一主体,与镇村党委和政府进行平等对话。“百议堂”是民主监督平台。扩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管理的参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爱心、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充分涌流。社会组织具有人才、资源、专业、平台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业务范围涉及各行各业,服务触角遍及城乡基层。江苏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全省社会组织从2012年的4.1万家增长到2018年的9.3万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社会组织的足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志愿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全省共青团围绕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着眼社会所急、群众所需,培育了“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希望来吧”、“关爱行动”、助残“阳光行动”等一批重点服务项目,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10多年来,我省共组织1万多名大学生奔赴西部多省和苏北五市等地区,参与“西部计划”和“苏北计划”志愿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智慧智能,治理更加精准有效

社会信息化水平是衡量社会服务效能、治理手段的重要标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从前沿定位到顶层设计,从智能应用到智慧益民,智慧江苏建设跨入了新阶段,推动全省社会治理更精准、更有效。

网上不见面审批是江苏“放管服”改革的一张新名片。近年来,江苏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始终坚持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在完成省市县“三级四同”标准化权力清单基础上,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推广“江阴集成改革”经验,推动形成“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信息化办事模式,构建“不见面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新型信息化管理体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2017年,“江苏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建设标准建成的政务服务网;第一个实现政府权力清单“三级四同”全覆盖的政务服务网;第一个引入“淘宝”概念开设综合旗舰店的政务服务网;第一个开展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12345热线同网服务的政务服务网。

泰州地税局深化“放管服”改革,“马上就办”便利纳税人办税(省地税局供图)

智慧江苏建设让社区治理更精准。2005年,江苏省抓住智慧江苏建设契机,着力打造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养老、社区防灾减灾、社区政权建设、社区综合治理、社区劳动保障、社区党建等社区信息资源整合,逐步融合现有各业务系统数据,建成综合信息平台,努力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2006年,泰州市海陵区率先在全省启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覆盖全区的“和谐海陵”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养老”“智慧e亭”等示范应用,成为国家工信部城乡统筹信息化试点,国家发改委信息化示范工程。

治理的智能化手段让网格化更有效。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手掌心就能办成事、办好事,近年来,江苏在社会治理中突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把网格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在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创造良好社会环境。2018年,已基本建成江苏省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一期平台,汇聚数据资源1454类9776亿条,发送研判指令11.8万条,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以人为本,创建幸福美好家园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百姓心为心,把服务社会、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近年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干部“大走訪”、“三解三促”等多种形式倾听百姓心声,不断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丰富社会服务内容,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夯实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基础。

居民需求什么,社区就服务什么。近年来,江苏各地整合社区资源,着力打造“社区+”平台,从养老托幼到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计生、平安建设,从日常生活到文教、体育、娱乐、残疾人康复,社区“敞开一扇门、能办万家事”,服务对象和内容会不断扩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2003年,苏州市沧浪区便开展“家庭养老院”的试点,通过企业化运作,整合了便民家政、医疗保健、物业维修等六大类53项服务项目,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让居家老人24小时享受温馨、体贴的服务与关爱。

文明实践引领风尚。走进新时代,江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7个,总数、占比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建成27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98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822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集中了各方面志愿服务力量,更好地为百姓服务。2018年,盱眙成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目前已在全县13个镇街实现全覆盖、全域化、标准化。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支,分队66支,涌现出“黄花塘铁军志愿服务队”“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出“山爸山妈项目”“李银江金牌党课”“爱心洗衣房”“移风移俗”等特色服务品牌,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做好示范引领。

社会安全是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江苏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源地,本世纪初,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创建“平安省”的概念,由此拉开了“建设平安江苏、创建最安全地区”的大幕。在推进平安建设的路径上,以建设平安县、平安市为基础,稳步推进,实现“平安江苏”的奋斗目标。2008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公众安全感连续五年上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的平安创建也连续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评为全国第一。2017年,江苏公安机关坚持打防并举,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打黑除恶斗争,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使得江苏公众安全感达96.5%。江苏的平安创建活动,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围绕新时代的目标、任务,江苏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断朝着智能化、精细化迈进,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执笔人:刘忠、崔耀中、刘卫东)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网格化江苏群众
数读江苏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