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的研究
2019-09-10吴洁
吴洁
摘要:《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艺术教育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音乐的形象思维来启发、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引导幼儿参与唱歌、音乐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教育内容,以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和表现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教育
我发现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效果的灌输,以致于教师在这一框架约束下,非但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潜在创造力。就像以前我在小学实习时遗留下的习惯,我总是把歌曲一词一句的教授给幼儿,却从未想过其实幼儿很难接受,结果总是幼儿被动接受,同时我也感到音乐活动很难领导。你的气氛太低沉,孩子们就没有了兴趣;你若是太兴奋,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收回了。其实教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要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盲目且无指向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只重视幼儿是否有学会和掌握老师所教的一些技能和知识。比如说歌曲会唱了吗?律动动作是否和老师做的一样?是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来欣赏音乐等等。教师既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不揣摩幼儿,只是用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相同的任务,学会相同的技能,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简而言之,幼儿的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废弃灌输,主张启发和引导。在音乐游戏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所谓的“乐感”,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幼儿。不论是唱歌、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幼儿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自己的体验,如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教师从开始就引入情节“小小的蛋儿敲敲门,蛋开了,里面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让孩子们意识到小鸡是从蛋壳中出来的,并让他们体会蛋壳圆圆的感觉。幼儿从情节表现中去找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蘊涵。其次,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小鸡、蛋壳、妈妈、小猫等不同角色。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氛围之中。继续刚才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的引入部分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戴着相应的头饰,用圆圆的身体、圆圆的动作表现,将蛋儿慢慢打开,里面有一只刚出生的小鸡,再慢慢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鸡的过程准确的表现给幼儿看,要从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动作和眼神里来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对我的表演明白了没有?再言之,教师也应该具备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的能力。如《小小蛋儿把门开》是活泼可爱、喜气洋洋的;《摇篮曲》则如梦如诗,旋律细腻等。进行情感培养,并不只是要求幼儿用动作表达,更应该要求幼儿对音乐产生共鸣。就像当“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出现,幼儿便用自己稚嫩的动作表现那胖乎乎的小鸡。与其让幼儿说出感觉,还不如让幼儿用动作去表达。经过这样的音乐活动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
二、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探索意识与创造才能。
所以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幼儿能从自身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
哲学家阿朗说:“播好种子,应该播在土壤里,而不是沙地上……。”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使他们的音乐素质“种子”在师生共同打造的“土壤”中自然地发芽、开花、结果。就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强与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音色的分辨、节奏感、乐句的表现等,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并能启发其想象力,发挥其创作潜力。记得一次音乐活动《拍手点头》时,我播放音乐,让幼儿学唱以后自由发挥想象力,并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再根据歌词改编各种不同的动作。小朋友们都跟着音乐节奏认真地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中有个小朋友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敬轩的动作!”,原来是敬轩自己在做一个身体左右扭动的动作。我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在掩嘴偷笑,就什么都没说,而是让敬轩小朋友自己来解释为什么,敬轩说:“妈妈会跳舞,跳的时候就会这样扭一扭,我看过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听着,一会儿大家都学着敬轩做起了这个扭一扭的动作。于是我就把歌词总结为“拍拍小手扭一扭”,瞧,孩子们唱的、表演的多开心啊!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特见解,要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以及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能把音乐创作得完美无瑕,因为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孩子气的,可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拨,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评价的效果是要激励每个幼儿动起来、思考起来,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同时教师要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样幼儿才会大胆创新,主动参与活动。在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大胆地在集体中操作尝试的勇气,使之充满自信心,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可能会让教师感到起步很慢,效果不明显,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