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设装修”,追求社会认同不能剑走偏锋

2019-09-10杨朝清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符号社交

杨朝清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用来在社交朋友圈里秀高端、晒品味、炫财富的图片和短视频,在网上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在朋友圈打造虚假的“高端人设”已悄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业内人士指出,花钱打造“人设”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微商从业者、有虚荣心的网友以及抱有吸引异性心理的年轻人。而律师提醒,相关“人设”素材大多是从网络上盗用的他人照片、视频,存在侵权、欺诈等法律风险。(9月24日《工人日报》)

在一个盛行印象管理的时代里,社交朋友圈成为一个展示“镜中我”的舞台;为了在屏幕面前塑造体面、光鲜的形象,一些在現实世界活得并没有那么成功的人们,通过“人设装修”来装扮、美化自己,甚至通过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方式,来让自己在社会分层中占据较高的位置,从而赢得社会认同。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消费的趣味与偏好是身份地位和社会认同再生产的工具;人们通常利用消费上的差异,来建构不同社会阶层的边界。不论是开豪车,还是住高档住宅,抑或到国外旅游,原本花费不菲的消费活动,通过“人设装修”只需要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

在一个流行符号互动的社会中,“以貌取人”成为许多人的习惯。社交朋友圈犹如一面镜子,彰显了人们的经济实力,也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能力、文化品位和生活格调,从而制造出不同社会阶层的区隔与界限。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符号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在工具理性的裹挟下,一些人为了达到目标,变得不择手段,让符号互动不再真实可靠。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不同的人们在市场中拥有不同的生存生态,这原本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社会评价的单一化和片面化,让许多人将名利双收当做成功的标准,那些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的平凡生活却不被认可。热衷“走捷径”,让一些人喜欢对社交朋友圈进行“人设装修”。

为了赢得“脸面”、制造“混得比别人好”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些有虚荣心的人们采取了自欺欺人的态度。在婚恋竞争渐趋激烈的当下,一些人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有筹码、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也试图通过“人设装修”来忽悠和欺骗他人———“人设装修”连演技都不需要,只需要花费低廉的成本就让自己摇身一变,显然迎合了一些人的捷径心态。

“人设装修”再精美,终究要接受现实的考验;再高明的伪装,早晚会有褪去面具的一天。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尊重、信任和赢得社会认同的需要,要想在社会流动中“更上一层楼”,还是要靠脚踏实地的进取与奋斗。与其将心思花在“装修人设”,还不如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态。毕竟,弄虚作假的“人设装修”,说轻一点是自我麻痹,说重一点是欺骗他人。这种游走在道德、法律边缘地带的失范行为,理应得到纠偏。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符号社交
社会公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统战部11年后再设正局级部门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