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9-09-10杨琼
摘要:目前,我省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是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四川涉农专业的主要学校之一,通过对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深度贫困区学生及其生源地养殖特色的培养模式。——分别开展养牛、养猪、养禽适用技术专题培训,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来自深度贫困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考取公务员等多种形式返回当地就业,能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畜牧业,提高生产力,促进深度贫困区的畜牧业发展。
1我院生源特点
近些年我校畜牧兽医分院深度贫困区学生生源比例逐步增加,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就业会返回生源地,我校畜牧兽医分院专业建设针对这类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针对深度贫困区地域养殖的特殊性,对这一部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开展与当地养殖特点相适应的专题培训,培训一阶段结束后组织部分同学在一起反馈培训效果,讨论需要及时调整的内容,探索出适合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
2我省主要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产业发展状况
十九大明确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农林产业扶贫中提出“畜牧业扶贫”。畜牧业作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和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在牧区,牲畜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畜牧业收入是农牧民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紧密关联。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发展畜牧业是深度贫困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各级畜牧部门和科研单位在牧区开展了各种畜禽饲养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如“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技术的研究”以及“良种肉鸭生产配套技术推广”、“优质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推广”等。这些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深度贫困区畜禽生产水平。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效益,是深度貧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切入点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
3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深度贫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等,从而制定适宜的培训模式及培训内容,实施针对性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使从业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及技术,并以点带面,实现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升,助推精准扶贫,实现“畜牧业扶贫”。
4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4.1 分层组建班级,培养生源地需求人才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深度贫困区教育政策的倾斜,学生比例增多,生源结构出现多元化。针对生源地的实际情况及行业企事业单位要求,并结合多年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分类组班。结合教学资源,专门制定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层培养。“畜牧兽医3+2中高职衔接班(藏医班)”主要核心课程为《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疾病防治》、《养羊与疾病防治》;“畜牧兽医少数民族班”,主要核心课程为《天然草地保护与人工草地建设》、《藏羊养殖与疾病防治》、《养牛与疾病防治》(牦牛)。培育出一批批基层畜牧兽医站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新型家庭农场主。
4.2 狠抓新生入学教育,增强专业认知能力
新生入学报到后,首先参加军训,严明纪律;其次加强专业教育,增加专业认知能力更热爱本专业。分院分别聘请行业专家(或我校优秀毕业生)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畜牧人”等专题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其专业、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增强对专业和行业的认知与信心,从而更热爱专业,立志学成服务于畜牧行业。
4.3 培养工匠人才,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高职畜牧类专业是为畜牧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的专业,应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构架能力、学习牵引能力、爱岗敬业、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工匠精神,促进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高度融合。根据生源地特点,分别邀请行业专家对深度贫困区同学们开展了《养牛适用技术培训》、《养猪适用技术培训》、《养禽适用技术》等专题培训,并聘请行业专家到甘阿凉地区对毕业学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了解他们在当地的从业现状及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等,对专题培训内容再次进行适当修订,完善专题培训内容。经过专题培训,积极推动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联合培养的试点,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深度贫困区的现代畜牧业领军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和新型牧场主。
5完善我院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深度贫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研究,教师可以了解掌握我省贫困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色畜牧业发展动态,更好的为今后的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培养出适应当地养殖特点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深度贫困区畜禽养殖发展所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特殊需求,量身培养处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满足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针对来自深度贫困区学生,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实施定向培养,是深化从入口、过程到出口人才培养探索的重要内容,深度贫困区学生毕业回到生源地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畜禽养殖业,实现“畜牧业扶贫”。
6总结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针对来自深度贫困区学生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有待完善,产教融合协调培养机制尚未健全,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还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为此,对来自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其特殊性,在培养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摸索出一条适合深度贫困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邓继辉,阳琼.高职畜牧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时间与实践 [J].四川省畜牧兽医,2013,(3):19-22.
[2]邓继辉,黄雅杰,赖柳伶.畜牧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 求与培养———以四川省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4): 212-215.
[3]邓继辉.多元结构与多样需求下的高职畜牧类专业人才培养[J].四川畜牧兽医, 2017,(5 ):14-15.
作者简介:杨琼(1974-) ,女,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畜禽健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