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英语专业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2019-09-10胡荀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英语专业

胡荀

摘要: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讨论由来已久。不久前,复旦的蔡基刚教授关于“英语专业病得不轻”的言论,更是激起了对这个话题的又一番大讨论。笔者认为,“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英语专业的两面性,缺一不可。哪怕是再强调“工具性”,我们仍旧不能忽略其“人文性”的存在和它发挥的作用。在全国很多高校朝应用型转型的今天,再谈英语专业的两面性,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文性;工具性

不久前,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发文,针对“英语专业是否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蔡教授直言英语专业“病得不轻”。蔡教授的话确实言辞犀利,一针见血。文章说道,“英语专业人士必须放弃‘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的片面观点,接受英语就是一门汲取和交流专业领域国际前沿信息的工具的观点”。蔡教授的言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当代外语研究》于2018年第6期做了一次关于英语专业建设、发展的大讨论,诸多老师各抒己见。冷静思考之后,笔者想对上面蔡教授的话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说说前半句。在笔者看来,很大程度上讲,语言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文教育,此话没有问题。一个大学生,无论他学什么专业,理科还是文科,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他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识,都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梁漱溟老先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总之,无论是解决哪种关系,都离不开人文。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他才能在职场上、事业上走得更远。大学作为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当仁不让地承担着培养健全学生人文素养这样一个重大使命。

我们看到过很多专业知识较强、智商也较高的学生,他们在事业上不见得就能走得多远。当然,笔者在这里也无意去用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标准去评价、衡量一个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而情商的形成,就和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关系密切。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挫败。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去面对,而不是逃避。

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语言的学习。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一种人文,一种修为。除了专门的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语言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学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要注重语言背后的东西。通过背景知识、文化的学习,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和提高。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和英语一样被时代赋予了这样的重任。和英语相比,汉语的语言魅力更值得我们去深究。只是由于现在社会太过于功利,人们对英语的“热衷”远远超过汉语。英语的学习也贴上了太多实用主义的标签。我们现在更注重的似乎是英语的交际功能,而忽略了其背后的人文意义。总之,人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还是有道理的。

再说说后半句。后半句其实是在强调英语的工具作用,在这里就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SP)。不可否认,专门用途英语在现今社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舞臺也越来越大。前面说到的英语教育本质是人文教育的观点,之所以受到包括蔡教授在内的很多人的批评,很大程度是因为,如今的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似乎并没有把人文教育的效果体现出来。如蔡教授所说,如今这么多大学都设置了英语专业,这么多学生成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效果呢?人文在哪里?

不得不承认,虽然表面上看全国上下英语专业的投入如此之大,但似乎并没有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从大环境讲,学校盲目的扩招,英语作为热门专业被众多家长和学生所热捧,都让英语专业呈现出火爆的态势。但是,这必定会造成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从而给老师的教学也不停地出难题。笔者目前是一名三本学校教师,也教过不少英语专业学生。三本学生的英语基础、理解能力、自觉性等等方面,距离一本、二本的学生,还是有不小的距离。那么,对待这样的学生,如果天天喊着“通过英语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绝对是不现实的。

这样的大背景下,相应学校就更应该强调英语作为交际手段或工具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把英语作为载体,让学生去掌握其他的专业课知识,增强他们在诸如商务、经贸、财会以及工科等领域的交流能力,这才是当下相关教师应该去做的。的确,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专业目前也在朝着“应用型”转型。强调英语的应用,其实就是在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而且,不少英语专业转型之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实告诉我们,不同学校的英语专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定位,制定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从而体现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差异性。而这对于那些学生层次偏低的学校的英语专业而言,就更加重要了。

四川大学石坚教授曾经说过,“三本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人文教育”。表面看来,他和蔡教授的话似乎有点矛盾,但其实是因为两人站的角度不大一样而已。从长远看,英语教育应该要越来越体现其人文教育的本质;从短期看,不少的高校似乎更应该强调它的交际功能。理想的状态是二者能很好的结合。英语专业病了不要紧,只要有对症的药方。至少,多数学校都已经走在摸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蔡基刚.2018. 英语专业是否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复旦学者:“病得不轻”[EB/OL]. [2018-11-06].http: //www.whb.cn/zhuzhan/xue/20181106/222588.html

[2]孙毅.2018. 英语专业究竟哪一点对不起良心?[J]. 当代外语研究(6):19-24.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