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个性的培养

2019-09-10刘士忠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农夫创造性小学生

刘士忠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仅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个性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可行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的基础,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善于发现新事物的本质特征。并逐步形成能力。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创造活动就体现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就是创造。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以后的学习都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资源,这些资源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

每一名小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与方法来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

(一)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知识是智力的基础,学生智力的开发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前提。学生如果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发挥创造性。要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打好“双基”基础。使每一名学生切实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其次,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图书名录。利用每天晨读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积极开展全班阅读活动。向学生及家长推荐可读的图书目录,班级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学生之间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努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学生大量阅读提供时间保证。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了解了世界,了解了古今中外各领域的名人。认识了这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发展创造性提供堅定的基础。

(二)营造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需要有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想,异想天开,敢说,说不同的见解,敢做,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把学生从束缚中解放出来。怎样才能营造宽容,民主的课堂气氛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没有师道尊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进入学生的交流过程,把教和学二者完全地统一起来,使师生双方都把对方看作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比如,我在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我扮演剧中的狐狸角色,学生轮流扮演乌鸦的角色,我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表演,不受课本的局限,学生演得很投入,也很有创意。

2、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每个学生由于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境界、家庭教育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而这些差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造成了每个学生对课文理解、感悟的差异。例如,我在教《农夫与蛇》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说一说你对农夫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农夫很可怜,做了好事,却遭到了恶报;有的学生认为农夫不值得可怜,他分不清好人与坏人;有的学生说,农夫不应该救这条蛇,应该把这条毒蛇弄死了,以免以后它再咬人;有的学生却认为,农夫应该遭到恶报,因为他帮助了坏人……我对学生不同的观点都予以肯定,表扬了他们。

学生对农夫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在课文阅读理解上的不同,说明他们的创造性在这里得到了自由发展。有时即使学生回答是错误的,也要进行积极引导,不要做消极评价,善于从学生答问中捕捉点滴的创新因素,予以鼓励。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那么学生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培养。

(三)注重开发学生智力,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夯实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抓好“双基训练”固然重要,但只是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不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显得不足,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抓好“双基训练”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开发学生智力,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夯实基础。

小学生进行创造的心理活动是基于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心理活动之上,也就是说,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是培养创造力的必备条件。观察是创造的基础,没有全面地、细致入微的观察,就很难生发出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依据教材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探索观察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观察,教会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进而有所创造。比如我教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让学生去观察校园的景色,看谁观察得细致入微,看谁通过观察有新奇的发现,或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就给予赞赏。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看图说话、写话的语文实践训练较多,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丰富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可荒废。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这大千世界,去观察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从中定能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造。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我在教学《龟兔赛跑》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乌龟和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请同学们想一想比赛结果会是怎么样的?”一石击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思维活跃起来了,都争相发言。有的说兔子会赢,因为兔子会吸取前一次比赛失败的教训,这次比赛不会再睡觉了;有的同学说,乌龟还会赢的,因为乌龟不骄傲,一直努力,兔子轻视乌龟,所以兔子还会输的;有的说,不一定谁会赢……真是众说纷纭。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敢想敢说,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另外,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想象性的作文练习。诸如这样的练习,我都要求学生回答时说同一类的,鼓励学生要有独特见解,培养学生思维广泛性,发散性,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以上是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此做法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途径与方法一定不仅于此,一定还会有更多的途径,更好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猜你喜欢

农夫创造性小学生
躺在树下的农夫
农夫和蛇
遗失的斧头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农夫卖猫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