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友善观融入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019-09-10师晓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友善观既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大力弘扬以“友善”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建设友善和谐的校风、友善严爱的教风、友善修身的学风,更加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友善;社会主义友善观;校园文化
一、社会主义友善观与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含义。何为友善?友:友情、友谊、友爱; 善:善言、善行、善人。综合起来,友善就是指说友善之话,做友善之事,养友善之性,修友善之身。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广义上讲,友善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待人处事之道,与自古提倡的“仁”、“和”思想相一致。从狭义上讲,友善是作为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体现在 与他人的交往中,要友爱和善。总的来讲,友善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纽带,也是通往人类发展与进步之路的桥梁,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建设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了24个字简洁明确地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且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相互依附的层面进行理解和把握。将“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在于友善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社会主义友善观不仅可以体现儒家“仁”、“和”思想,同时又被赋予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涵。在理解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具体内涵时,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出发,将其内涵简单的概括为:一是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二是互帮互助,以礼待人;三是相互理解,宽容待人;四是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校园中加强友善文化的建设,将“友善”深深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促进高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友善观与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紧密而不可分割。社会主义友善观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目前,高职院校作为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和集散场所,在吸收社会思想的同时,也会受到极大的冲击,由于进入高职校门的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长期以来鉴于重技能轻文化的教育观念,知识基础和思想道德素质更加相对薄弱,他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千差万别,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因此表现为多层次、主流价值观引导不够的特点,而且大学生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时时刻刻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这就急需对高职学生加强社会主义友善观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把德育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关于社会主义友善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外强友善教育,内修友善之德;二是践行友善之为,常怀感恩之心;三是弘扬友善之风,建设友善校园。学院努力将社会主义友善观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来指导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用社会主义友善观引领艺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实践
(一)创建以“友善校园”为主旨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楼道门厅是校园教学环境中最直观可视的展现场所,这里可以为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展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在以“友善”为主旨的前提下,学院在教学楼门厅分别设计制作了友善文化墙和友善长廊。其主要是围绕四个层面展开:一是说友善之话,日常交往中,要注意文明礼貌用语;二是做友善之事,积极向好人好事案例学习;三是养友善之性,要戒自卑、戒嫉妒、戒小人、戒暴怒、平和心,领悟养性之道;四是修友善之身,通过注意言行、心性的养成,明修身之理。
室外环境也是展示友善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很好的展现学院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和教师起着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比如学院橱窗公告栏宣传、景观石文化。具体实施如下:一是博艺楼、行政楼固定橱窗内容更换,展现“三风一训”理念文化(校风:友善和谐,教风:友善严爱,学风:友善修身,校训之友善:厚德博艺);二是室外教学楼、行政楼展板宣传“友善文化”主題专题内容。如:弘扬友善美德,宣传传统经典美德等方面内容;三是学院现有景观石注入“友善”主题相关文化内容,如美德、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四是学院亭台楼榭命名的诠释(故事、诗文的形式诠释,融入学院理念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在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建设校园友善文化的方面,学院积极利用微博、贴吧、微信、广播站、校报、网站等方式积极宣传友善文化,加强学生、教师、整个学校的友善文化教育,并科学、合理的运用文化传播的特点,潜移默化的将友善思想根植于每一位师生的内心。同时学院也专门对友善故事,友善案例进行专题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环境,积极发扬优秀个人的榜样示范作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加强观念上的引导。
(二)开展以“育友善之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了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任务,必须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而开展以“友善”为核心思想的校园文化活动,恰恰是对德育课堂的一种外延,如果说友善校园只是环境氛围的营造,是外在的物质基础,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正是可以真正发挥学生、教师的主体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可以真情实感的体验活动的真谛,切身感受“友善”思想带来的精神感染。学院在这个方面也是做出了很多努力,充分利用五一、五四、国庆等各种节日,借助学院党校、社团、公益、联谊、运动会、系部活动等多种平台,开展以“友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友善精神,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课堂思政与思政课堂并举,教学环节更加重视 “友善”思想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具体实际,更应该重视德育工作。如果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德育课程的一种外延,那么帮助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友善观的主阵地必须是在课堂上,一是思政课堂,可将“友善”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作为学生德育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引导、主题活动、评价激励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 “友善”落实在大学生日常的养成教育中。这也更加印证了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的大情怀的人。学院思政教师们也正是基于此,积极开展“感恩新时代、践行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成果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二是课堂思政,不仅仅将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培养和践行局限在思政课上,更应该将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培养和践行扩展到所有的课堂上,扩大社会主义友善观的推广范围和影响力,将“友善”思想纳入课程体系,体现在课程主题内容和案例的分析上等方面,将德育分数与期末考评成绩相结合,基于此,对于除了思政教师以外的广大教师,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更加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执着于教书育人,一言一行也必当经得起检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戴艳军,吴桦.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2]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3]李光华,秦积翠.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培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4]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1.
基金项目: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友善文化建设研究”(17WYZY2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师晓(1987.11~),女,河南省三门峡市,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讲师,2010级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