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时何妨有点坐标意识

2019-09-10肖尧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窍门三角梅海宁

肖尧

提问

看到某一个作文题目,在动笔之前思绪万千,觉得什么都可以下笔。可是,真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又觉得无法把心中所想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我该如何摆脱这一困境?

——学生蒋一航

编辑本期时,看到《信》—文,心里一动:写作,绝对是有窍门的。懂得了窍门,就会少走雷区,避开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如此一来,天地就宽了。正好又碰到蒋一航同学的提问,我想,不妨一并来谈谈这一问题。

先从《信》这篇文章说起。书信体,好似唠家常,这就决定了其语言,不是华丽、铺排的。非常适合语言驾驭能力没那么强的人一在这样的舒适区里,我们可能更应对自如。

语言能力只是一个小切片,写作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包含着构思、选材、逻辑等多个方面。如何让各个方面都为己所用,且运用得恰到好处,是一个值得所有写作者思考的大问题。

我的观点是,不妨有点坐标意识。比如,可以在纸张上画一个坐标轴,横纵之间,找寻“我”和“我的写作”之绝对位置,探寻自己写作的边界。横轴是我们的原生线,包括出生、成长地域,亲人邻里环境,等等;纵轴则是我们的成长线,涵盖我们经过的事,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原生线基本稳定,较难变更,是我们基因的一部分。这决定了它是我们的一切叙写的母题,是我们叙写一切的基础,伴随我们生命的起始与终结。

2019年暑假,去厦门的鼓浪屿旅行。当地导游指着一种深紫色的花说,这叫三角梅。著名诗人舒婷曾写过一首广为传播的诗,《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说的就是它。那一刻,灵魂深处一个激灵:确实,北方人连这种花都没见过,如何写作出其花其精神?舒婷在成长的日日夜夜里面对着三角梅,诗人的精气神里都含蕴着三角梅的特质:“只要想到,日光巖下的三角梅,眼光便柔和如梦。”

成长线时时在动,当我们去往更广大的世界,汇入汹涌的人潮中,思维成熟,观念改变,就会“变异”出丰厚和饱满。但底色,还是原生线。

金庸先生开山立派的第一篇小说《书剑恩仇录》,故事的要素——地点,就选在了自己的家乡海宁。之后辗转腾挪,中国版图中的N多个地点,都成为其故事的发生地,绝少重复,—如他客居多个他乡。只是,不管读哪一个故事,我们好似都听得到海宁的潮水在拍击江岸…一

所谓思绪纷纷,迷雾而已。要想豁然开朗,走出一条清晰又充满希望的路径,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坐标,知晓自己写作的边界在哪里。当我们试图表达时,从原生线的某一点出发,与成长线中的某一点汇合,优质作文的轮廓才会渐渐立体而分明起来。

猜你喜欢

窍门三角梅海宁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美丽的三角梅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充满记忆的三角梅
天下奇观海宁潮
三角梅
窍门
排队的窍门
试探
“十里挑一”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