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09-10杨文革
杨文革
【摘 要】初中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必须要逐渐向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方向靠近。语文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应对考试升学上,还要放在提高学生文化层面的感知力,将语文课堂打造为具有文化深度,感情温度和价值尺度的课堂,培养学生真正成人成才上。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化渗透 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137
语文教学从古至今都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生读文识字的工作,而是以读文识字为基础,形成有效的文化渗透与传播途径。只有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融入了对价值态度、文化内涵的思考,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有品德,有知识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我认真思考了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要求
(一)渗透的文化具有正确性
传统文化并非全然正确,传统文化也并非能够完全契合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错误落后的文化,不仅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语文形象,还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因此,教师调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必须提前进行认真的筛选,将愚昧、偏激的文化观点剔除,给教学活动注入积极、乐观、正确的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时代的局限性,譬如古人推崇的愚孝愚忠已经不具备现代价值,所以教师也要进行删除或者改造,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文化学习中逐步形成具有现代价值和发展性的思想观念。
(二)渗透的文化具有人文性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的文化渗透工作必须要以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为基本的前提。为了让学生理解文化渗透的内涵,教师必须一方面做到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需要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帮助教师形成针对性的传统文化筛选策略。另一方面,文化渗透的过程要具备新鲜感和趣味性,传统的文化渗透手段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只有教师创新文化渗透工作,赋予其新奇特征与创意想法,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渗透的文化具有提高性
教师在为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习俗和精神时,应当充分考虑其是否能够被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吸收,并能够实现对学生价值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同时,教师在渗透文化进行教学时,还要坚持文化渗透有深度,文化渗透有广度,认真剔除老生常谈和名不副实的观念,帮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储备、价值观点、思想观念上进一步发展提升,丰富学生的生活、学习内涵,将传统文化演绎出时代新特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及价值
(一)借助传统文化来创设合适的情境
传统文化与传统精神具有多面性,在向我们传递古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无形中催生了文化渗透性教学情境的产生。而与此同时,合理的文化情境又能够反过来展现语文的内涵和精神,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读懂语文。因此,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也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讲解杜甫的古诗《春望》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杜甫所在的时代正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期,战火纷纷,百姓流离失所是主要的社会状况。这一历史背景也就使得杜甫的诗歌中多饱含对家国的呼唤和对百姓的同情。借助这样一段历史文化的插入讲解,学生能够瞬间在脑海中描绘出诗歌中的画面,并对家国情怀产生一定的认知,对历史文化形成一定的理解,从而减低教师在诗歌情感内容上的讲解难度。
(二)借助传统文化来扩展教学的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既可以丰富语文的内容,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吸引学生在语文中发现文化,吸收文化。例如在讲解到《关雎》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诗经》文化和古代百姓在爱情、浪漫上的追求;在讲解到《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贵族的生活、政治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绘世家大族兴衰的过往;在讲解到《黄河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战争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等传统文化精神。借助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将教学课堂打造的更加精彩纷呈,并为拓展学生眼界,丰富语文内涵带来极大的帮助。
(三)借助传统文化来突破语文难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的知识领域和文化要点,例如在古诗中对典故的运用,在文章中对先贤思想的迁移运用或者借用成语故事、歇后语,以某一传统习俗为背景构建文章等。这些对传统文化的转化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些文化要点背后的意义,就很难将文章、诗歌读懂读透。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标注重点、查找资料等方式来将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要点拓展开来,为课堂上的文化渗透做好准备。其次,教师要形成合适的文化渗透方法。例如讲到古诗中的典故时,教师要点出其与文本的关联性,将典故的精神内涵与文本的价值内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丰富文化认识的同时,实现对文章中文化难点的突破。
(四)借助传统文化来塑造学生的时代形象
教学是一项从文字语言逐渐上升到情感态度的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简单的基础教学,还要从教学过程形成对价值的升华和对学生时代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将文化渗透的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内涵与传统精神、道德、品质的联系,提升教学的深度,赋予课堂教学文化性与内涵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指导学生的现实实践、行为、语言等,培养学生作为君子文人的品德操守,形成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将民族优秀的文化融于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对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借助这种方式,学生也能够浸润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中,实现全面的素质提升。
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师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与知识教学工作一同做到位的尺度之一。语文知识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成人,而文化精神的教学则是帮助学生成才成君子。教师对学生的文化渗透在无形中为学生树立了一把标尺,使得学生能够始终在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上坚持正确的人生理想与价值目标。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还会始终将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3):29-31.
[2]何軍惠.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