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王斌
王斌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的一个边缘部分,虽然不属于语文学科的卷面测评范围,但是也可以当作用来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将课外阅读充分地运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课外阅读的秀丽风光,还可以借助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加专注语文的学习,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09
初中语文的教材课本之中不仅有现代文、文言文,还有中国传统文化最灿烂的结晶——古诗词,所以针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和综合性的学习,才能有力推动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程度和深度的语文素养,对以后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帮助。课外阅读虽然不在语文教材里,但是其本身具备的特质:吸引力、趣味性,对于一直都接受着刻板的课堂教学的学生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将其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也许能够收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课外阅读可以引进导入新课教学环节,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一堂课的最开始部分就是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的话,对于接下来的新课讲解学生们的兴趣就会更高,将会以更加饱满和热情的态度去认真听讲,从而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将课外阅读引进到导入新课中,教师可以将选取与新课的内容之间存在联系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先看课外阅读资料,谈谈体会和感受,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清楚地点出來,便于学生顺着两者之间的联系找到熟悉的点,对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初中语文《在山的那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符合学生成长环境的一首“在山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的歌谣,与新课内容联系起来,打入学生内部,让学生对新课有一定的熟悉感和新奇感,进而让学生能够保持热情和积极的情绪去步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可以运用课外阅读与新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课内容
教师可以在新课讲授的环节引入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中有趣的部分节选出来,有效攫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新课内容结合起来,教师会明显发现学生对于有趣的课文印象会更加深刻,而“记忆且背诵”这一项难关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比如在蒲松龄的《山市》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因为课文体裁是文言文,所以对学生来说一开始接触新课就比较陌生,很难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并且找到熟悉感,甚至尽快地通读和背诵,所以教师可以把这篇课文的白话文版本先讲给学生,间接插入一些蒲松龄在写这篇文章时的一些趣事,让学生在心目中对于作者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学生也能从这些奇闻轶事当中获取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快乐,进而建立起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语文的意愿和想法。在学生对课文和作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过后,让学生再去翻看课文,找到之前令学生们捧腹大笑或者精神紧张的章节,学生就可以通过对比找到精彩章节的文言文版本,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们发现和寻找文言文和白话文版本的不同之处和谁更好,学生就会更乐意参与到这个语文的课堂活动中,完成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
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复习巩固环节运用课外阅读来帮助自己学习和开阔视野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就说明书籍不仅可以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起到帮助人们回忆和记忆的作用,还可以帮助人们看到更加广阔和与众不同的世界,看到另一片天地。而学生在学习新课过后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有效地引入复习巩固环节,因为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十分重要,如果教师在布置了课后作业之后,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加以完成的话,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们的复习巩固的效率也不高。将课外阅读引入到复习巩固环节,其一是因为课外阅读对学生们天然的吸引力是学生难以抗拒的。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们主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而学生在完成教师精心设计和选择的作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的熟悉度就会再次提高,对于课文的印象和记忆就会更加牢固,进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温故知新的良好局面;其二是因为课外阅读中蕴含的内容和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课文的印象和记忆,还可以带领学生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同一个事物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让学生在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能从书本中学习到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完整三观;其三是课外阅读没有教材的局限性,可以让思绪处于天马行空的初中生们充分发挥和发展自身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课外阅读指的是语文教材以外的可阅读的资料和一切内容、信息的集合,所以教师在将课外阅读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的时候,不要过多地拘泥于课外阅读的题材、体裁、表现形式等外在的固化的东西,而应该从课外阅读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味角度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水平,综合地考虑和选择适合学生听和阅读的课外阅读。如《诗经》本身就属于诗歌类的,几千年来通过口口相传、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其朗朗上口的旋律感和节奏感,容易被人们学会如何传唱,因此《诗经》的课外阅读部分也包含了诗歌、歌赋等内容,所以教师在利用这部分课外阅读走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主动地去学习这种比较少见和特殊的形式,而不因为它特殊和少见就带有偏见眼光看待这部分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选取也应该十分慎重。这是因为课外阅读引进到课堂教学之后,在学生的眼中和心目中,课外阅读和新课内容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课外阅读选取的篇幅过短,不会达到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的饱满精神状态;如果课外阅读选取的题材不适合放在课堂上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话,选取课外阅读就变成了鸡肋,不仅耗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还会让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力造成分散,干扰了正式的课堂教学,得不偿失;如果课外阅读选取的体裁不适合课堂教学的话,教师更应该注重于班级授课中讲解的方法和能够借助的一切工具,将其辅助作用充分地运用起来,帮助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
总而言之,将课外阅读运用到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应该是教师与学生都能实现双赢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准备去主动学习和吸收课文相关的部分课外阅读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见识和领略到不一样的风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