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化建设与水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2019-09-10马建斌

南北桥 2019年3期

马建斌

【摘    要】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传播可谓任重而道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文化重在建设,成在传播。因为,水文化的繁荣是基于水文化的普及,而水文化的普及必须借助传播这个工具,没有水文化的繁荣就不会有水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水文化内涵  水文化建设  建设任务  水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05

一、水文化的内涵

人们与水资源由相伴、相争到相合这一过程中,水文化的文化要素已渐渐地形成:一是物质形态的文化,如被改造的江、河、湖泊等等,这一系列的水利工程都是人们由于对水的认识进而实现改造,以达到利用的目的,这中间深刻的反应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二是制度形态的文化,如最早战国时代的“龙舟竞渡”等以水为载体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以水为主题的社会活动、社会组织;西汉的《水令》、民国时期的《水利法》等以水为因的法律法规;三是精神形态的文化,如“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思维方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可贵品质,“上善若水”的思想境界等等,同时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以水为题材的故事、神话传说等内涵丰富的精神产品都被人们以不同形式传诵至今,成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

二、水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性

水文化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认识到利用到改造,在一步一步的相伴、相争、相合的实践中形成的。现今社会里,文化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回顾历史,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境界的极大丰富,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国家的兴旺与昌盛,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加强水文化建设,是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民族文化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水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石。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对我国水资源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给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望,以水文化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各项水利事业的健康建设,解人民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崇高使命。

三、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行动的实践活动,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途径。水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当前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水利行业要有自己行业特色的文化、思想、精神支柱和哲学理论,这一切集中都体现在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导水利事业发展,以“人水和諧”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鼓舞斗志,以“上善若水”“智者乐水”的基本道德规范引领风尚,是水利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是教导我们应成为有崇高民族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上善若水”和“智者乐水”的品德,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要以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为根本,营造水利行业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要紧贴人民大众的新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民众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以人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的各项水利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就是要把文化的元素渗透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保护、配置等一切水利工作中;渗透到水利建设的水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名称、工程造型、工程效益等各个方面。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和每一处水环境,要考虑到兴利除害功能,同时也要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要使每项水工程成为具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工艺品;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陶冶情操的高雅去处。要营造文化内涵丰富、高雅优美的水环境,满足人们亲水、爱水、戏水、休闲、娱乐等文化的需求。

(四)发展水文化事业,增强水文化实力

文化的软实力主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把发展水利行业的教育和科技作为繁荣水行业文化事业的重点,认真落实“科教兴水”的战略措施。发展水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水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把我国水文化产业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产业链之中,制订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完善水文化产业政策。立足水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开发一批高起点、新特色、多层次、多方位和高质量的水文化产品。

(五)保护和整理优秀的水文化遗产,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我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和形成了极为光辉灿烂的水文化遗产,大量的水利历史典籍、文物古迹和各种古代水利工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精心维护,使之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要继续做好中国水利史的研究和水利史志的编纂工作,深入挖掘、全面概括和科学梳理传统水文化,为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新贡献。要加大保护水文化遗产的力度,认真总结并传播水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推进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服务当代水利建设。

(六)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的传播

水文化研究,就是从文化的视野更多地关注水,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实验等,把人民群众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的水文化加以整理、升华,逐步形成理论的成果;从学术上和理论上加强对水文化的内涵、内容以及水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水文化研究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是水文化建设的先导,又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文化研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水文化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推进水文化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促进水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四、水文化的传播路径

水文化的传播是水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只有不断创新水文化的传播手段,才能使水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当今,水文化的传播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刊物、图书外,更应该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其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优势,拓展水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水文化的传播手段,提高水文化的传播效率。当前加强水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对水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组织、服务工作

水利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安排,调整思路,充实内容,整合力量,精心组织,把水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各单位业绩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争取设立水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支持水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扶持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水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水文化著作的出版。

(二)要廣泛动员全行业员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水利行业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政研会、文协、体协等团体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水利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之时,就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日。

(三)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的力度

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报》《中国水文化》期刊和《中国水文化网》等各种传媒的导向作用,把水利报、刊、网、场、馆等传播载体的建设列入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水文化报刊、网站建设;加强全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有特色的水文化场、馆。特别要重视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分层次建设不同特色的水文化网站,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中注重增加水文化内容,提高互动能力和群众参与度,增进全社会对水利工作的深入了解,增强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水文化专家委员会智囊团作用,充分发挥水文化工作委员会和研究机构的纽带作用,为加强水文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水文化的研究

围绕水文化体系建设,分层次、分领域地广泛开展水文化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水行业系统内各领域的水文化研究。如水文文化、水利规划设计文化、水利科研文化、水工程建设文化、水利工程管理文化、水利组织文化等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深入研究关系水利发展的各种非物质性因素。包括治水思路、治水理念、治水方略、制度设计、价值取向等,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科学精神及文化特征,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先进文化支撑。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有针对性的设立水文化研究课题,组织专门人员,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水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五)加强水文化的教育

把水文化教育列入水利院校教育课程体系,并作为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编写相关的水文化教材,培养水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水文化教育。在全国遴选一批布局合理,条件成熟的水文化基地或中心。在水利院校加强水文化教育,要在水利院校开设水文化选修课或必修课,并争取开设“水文化”专业,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素养的新一代水利事业建设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水文化特色,营造水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全社会进行节水、爱水、护水、亲水教育,把水文化教育与培育公民树立良好的资源道德观念结合起来,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先进水文化的引导功能和自律意识。【基金项目: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SWH2018007)。】

参考文献

[1]邓俊等.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建设发展综述[J],中国水利,2016(11).

[2]宗晓卫.生态文明视阈下水利类高校水文化建设的内涵[J],四川环境,2016(12).

[3]殷青山.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提升重庆市水利发展软实力的战略选择[J],水利发展研究,2012(4).

[4]余达淮等.文化理论下的新时期水文化架构形式与原则[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

[5]李宗新.浅议加强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措施[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