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2019-09-10邓根元
邓根元
【摘 要】自学能力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学习品质,对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这种意识的启蒙和方法的完善则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形成。因此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引导者,更要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打好学科教学基础,为学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2.173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方法上,不需要依靠教师指导而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独立创新、开拓进取的人才。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不同阶段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形成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自学方法、自学态度。基于此,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探索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途径。
一、分清教学主次,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灌输学生大量的语文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灵活运用知识,形成学生完整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依赖教师的灌输式教学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样”远远比告诉学生“是什么”更具有意义,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分清教学主次,明确教学重点,真正做到以知识点的教学为基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二、鼓励课堂互动,掌握自学技巧
课堂互动是学生与学生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思想碰撞、想法融合的重要途径。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更是学生形成思考风格、掌握自学技巧的过程。举个简单例子,教师在讲解文章《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枣树和小柳树的长处与短处分别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语文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已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看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自主探索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文章阅读分析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收获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还有在探索过程中愈发熟练的语文技能运用技巧。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充分挖掘不同互动模式下学生的自学潜力,例如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尝试翻转课堂,转变提问主体,让学生在多样的互动模式中不断积累自学技巧,提升语文自学能力。
三、注重方法指导,构建学习框架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高效学习的灵魂,有效的自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自学方法就无法稳固自学的根基,从而不能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学方法。一方面,教师要教授学生现有的自学方法,例如知识分解法、知识整合法、笔记学习法、步骤学习法等,并给学生分析不同方法的利弊与具体使用规则。例如介绍分解学习法时,教师就需要教给学生如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識点,再结合学习问题逐个突破,从而理清思路,形成“从面到点”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个性化的自学方法。不同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特点不同,只有方法有效并服务于实践才能建立学生完整的学习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丰富检测方式,完善自学思路
检测是最直接反映学生自学效果的途径,教师通过检测学生的自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改进意见,而学生通过检测则可以调整学习策略,改进自学方法,完善自学思路。事实上,自学检测的运用应当合理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环节,只要这样学生才能找出自学中的疏漏。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例如阅读文章段落、查找生字生词、划出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熟悉语文自学的内容和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基础知识测试,巩固学生自学成果;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在课后,教师要布置形式多样的检测题,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做到不拘泥于传统,提高检测方式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只有自学检测到位,学生才能及时发现自学中的不足,调整自学方案,推动自学素养和自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五、拓宽学习途径,拓展学习内容
自学虽然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不可以借助其他学习工具。因此教师在不能辅助学生学习的情况下,也要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让学生的自学更加科学高效。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多途径自学的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教参书籍、学习软件进行分享和点评,介绍基础学习工具,例如字典、词典等,形成学生对学习工具的初步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使用学习工具的方法,避免学生的错误运用而造成低效学习。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文献资料的筛选方法、分享健康的学习网站和软件等,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当学生的学习途径得到了拓宽,学习的兴趣就会进一步积累,学习基础也会不断强化。
六、培养良好习惯,打好学习基础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也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断重复的强化训练。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基础学习习惯,例如正确的坐姿、站姿,正确的握笔、看书姿势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习惯,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钻研、积极思考、主动互动。课后监督学生认真复习和预习,多阅读、多实践,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自学习惯,才能有效领会知识,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快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丰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为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服务,更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从意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全方位的教学指导,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始终将学生的学习实际放在首位,从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