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教师有效履行教书育人使命的思考

2019-09-10薛二庆

南北桥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体育教师

薛二庆

【摘    要】体育教师应当立足体育教学,有效履行教书育人使命,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书育人  履行使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003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领会新思想、把握新要求,体育教师理应立足体育教学,有效履行教书育人使命,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一、当前体育教师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中存在的问题

教书与育人本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但长期以来,体育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1.重授业、轻育人。有的体育教师教学中只重视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却忽视了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体育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积极人生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品格以及审美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2.重抓教、轻受教。有的体育教师仅将体育课视为带学生做做操、跑跑步、打打球、跳跳绳,认为现有能力素质足够应付学生,不重视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因而原地踏步、故步自封,既忽视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提高,又忽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增强。3.重言教、轻身教。有的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平时上课信口开河,随意发牢骚、讲怪话,不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有的职业境界不高,缺乏做好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教学敷衍应付,上课吸引力不够;有的自身品德不高,在婚恋、吃喝、交友等个人生活方面不自律;有的学术道德失范,论文抄袭剽窃或请他人代写,或署名不实,让学生们轻视和鄙视。

二、当前体育教师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办学引导机制上存在偏差。一方面,学校党委以及一线领导,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认定为是辅导员、班主任、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些群体的职责,从而对其他课程不作要求,进而忽视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所有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科研容易量化、考核和评价,因此在職称晋升、评奖评优时,主要考量标准是科研项目的层次、论文数量质量、教学任务的数量质量。因而,很多体育教师面对这样的导向,自然也会忽视育人,使育人成为事实上的软任务、良心活。

2.体育课程认识定位上存在偏差。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育人的过程,都渗透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只不过有的课程多一些或明显一些,有的课程少一些或隐蔽些;有的教师能够自觉地在课程教学中挖掘不同内容的教育元素、抓住不同时机自觉地育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的和意义,明确人生价值追求。然而,体育课程往往变成了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和培养运动技能,只注重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方面,而忽视了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忽视了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3.体育教师使命追求上存在偏差。习近平在2014年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做教师就要执著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但是,现实中一些体育教师恰恰将教书育人割裂开来,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将体育教学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只停留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层面,不能以自身的好学识、好思想、好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三、体育教师有效履行教书育人使命的对策措施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较正学校办学引导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整个教育事业提出的总体性要求。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治校管理者应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各类公开场合倡导和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强化育人导向,由外而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在各类文化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宣传教师育人典型,在学校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中,尤其是制定关系教师晋升、奖惩等关系教师成长发展等关键政策措施时,应充分倾斜教师中的育人典型,使广大教师包括体育教师体会到育人的光荣感和成就感,从而推动更多教师包括体育教师把育人从一种外在动力,慢慢内化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较正体育教学的课程定位。作为一门特殊的育人课程,要以独特的方式发挥其育人作用,达到体育课程育人的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既是一项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不仅具有教会学生体育知识的特性,掌握正确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更重要的还有意志培养和体育精神锤炼等特征。可以说,体育在塑造人体健康、培养健康精神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在进行田径、游泳和部分小球训练中,体育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设置各种困难,营造特定环境,在培养学生相关素质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训练中,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体育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对学生体育精神、意志品质、正确人生价值观、集体主义荣誉感等的培养,使体育课程育人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有益、更加有趣,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3.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牵引,较正教师职业追求上的价值偏差。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坚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只有教师自己先立德正己,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人格魅力强大的教师,才可能言传身教、行为示范。

一是自身的政治素质要过硬。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国梦服务的,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不攻击党的领导、不抹黑社会主义。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主动地学深悟透新时代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只有教师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从正面影响学生,进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是自身的业务能力要精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做好教师,必须有扎实学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而且要负责地常换水,不能给学生污水、陈水。以自身过硬的素质能力培养人,不耽误人、不误导人,对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否则,教学就会落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招致学生的抱怨和不满。因此,体育教师同样应当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应当有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育方法、手段,实现全方位育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是自身的責任意识要强烈。在体育教学中,并非没有时间育人,关键是有没有想到要去育人,要坚持把育人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尽量避免纯体育知识传授课程,应当做有“心”之人。一是以人为本有爱心,切实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加深师生感情,增强育人效果;二是严格要求有诚心,对学生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要严之有情、严之有度;三是循循善诱有耐心,在育人过程中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怕反复。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体育弱势生”,当他们在长跑训练中出现“极点”时,及时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使其顺利闯过“极点”,促使他们克服生理、心理惰性,提高他们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在开展分组教学时应有意识地编组,在互相尊重、精诚团结中争创好成绩,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训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某运动项目上的特长,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其个人信心。当“体育弱势生”遇到挫折,产生不安情绪和痛苦时,要告诉他们人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要靠坚强意志、顽强拼搏去克服困难、跨越难关。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作为体育教师也应当既教书又育人,这才是一个教师对职业最完美的诠释,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2.

[3]布超.改革开放40年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经验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9-23.

[4]马德浩.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使命、挑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8(5):5-12.

[5]孙正,阿英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使命与担当:演进、问题与路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6):1-6.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体育教师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安徽省教育系统 “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
篆刻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