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2019-09-10向子晗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3期

向子晗

摘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由慢变快的历程。近代的城市规划的变动,实质上是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变迁。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更进一步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央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沿海等工商业城市开始蓬勃发展。加强近代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研究,将对近代城市化的空间结构研究以及未来发展往纵深方向探究,明晰影响近代城市规划发展影响因素以及重要原因,推动城市化发展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近代城市;城市结构;现状与未来

1、承前启后的近代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动

所谓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指的是包括城市建筑在内的、街道分布等等,涉及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形态上的结构职能分区等形态分布。城市空间形态的不同的原因,在于不同城市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都存在显著的差别。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也对应着不同地理环境、发展阶段以及文明特征。在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影响要素中,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要素就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学者就我国城市规划演变历程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其中,在我国农耕文明时代的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就要前沿的研究,例如侯仁之、贺业锯、杨宽等学者有着突出的学术成就,对古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以及相关要素的影响相当透彻,为近代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古代的城市形态不仅仅受到城市地理形态以及人口分布的影响,还受到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例如天人合一、风水理论、中央集权等思想也对我国古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有着相当深刻的意义。另外,我国古代的城市规模与近代化工业化时代的城市规模以及现代化的信息化时代的城市规模较小,且城市空间结构也有着相当显著的差异。

随着近代化历史车轮的滚滚而来,中国的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规划也面临着深刻的改革。近代化的城市规划尽管与古代的城市有着规划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却也是在继承古代城市规模以及空间结构的基础上的深入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对原有的空间形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所以近代城市空间结构与古代城市空间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另外,由于近代城市规模扩张较快,并没有像古代城市发展那样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近代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并非达到了最优化发展的地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户籍制度的对城市化进程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结构并未大幅度改善,城市规模也为得到大规模的扩张,整体呈现出一个稳定发展的趋势。

2、有待拓展的研究广度

从近代城市规划以及空间结构形态的变化来看,我国的城市化研究有所侧重,并未拓展出一定的研究广度。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年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开始迈向现代化的发展的历程。此时的城市规模开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扩张,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城市,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者,可以对对近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以及变迁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可以对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演变影响因素、个别特殊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有着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能够对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拓展,来探究各个有关城市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结构,能够以更加宏观的事业来对城市发展形态进行探究,把握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变动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给予全方位、宽领域的探究。

从客观条件来说,有关近代城市空间形态上的研究实际上并不多,且相关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文献较少。另外,就城市的研究范围也并不宽泛,研究范围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某些发达城市。从某种程度来说,近代城市空间心田以及城市规划的广度研究并不多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东部沿海城市有着更快的发展速度,有着更多的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人口容量,在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产业结构方面都有着相当抢眼的表现。所以,某几个东部沿海城市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引起了这些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学者较为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与东部沿海城市的抢眼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其他不少内地城市缺乏较为抢眼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市人口以及城市规模都较为稳定,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却始终没有某些东部沿海城市那般的抢眼,所以内陆的小城市的研究资料较少。当然了,对于内陆某些大城市由于现存的历史资料较多,且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有着较好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也受到不少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相关学者的青睐,对这些城市的相关研究方面也较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少内陆的中小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城市规划及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空间,有着较大的空间潜力。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内陆中小城市的研究,借鉴已有内陆中大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城市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方法,来拓展对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广度,推动内陆中小城市的深入发展。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不仅仅在于拓展对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进行总结,并深入研究现有城市发展现状来推动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的进一步科学合理发展。

3、研究深度的局限与推进

从现阶段存在的我国城市规划研究成果来看,多数的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某些城市的规划历程的陈述,以及规划方案的分析方面。总体来看,程式化形式较为明显,缺乏一定的创新研究空间。从某种角度来说,现有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分析并没有重视到对城市规划文本与现实情况关系的分析,为充分深入阐述为何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形态形成现有格局的原因。也未对城市规划文本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明晰的阐述,没有探究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实质性发展规律。因此,在后续的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中,应该把握近现代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存在的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研究资料,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具有较大学术研究空间城市的规划以及结构研究。

从近代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许多学者对我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仍然是停留在较为浅层次,并未深入探究影响这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另外,除了对这些城市的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形态的技术性探究以外,强化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形态的人文因素以及人文精神的探究,使得城市規划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究更加的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结语

针对现阶段的对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不足,加强对具有较强学术研究价值近代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的研究。另外,在研究角度以及研究广度方面,应该深入拓展对近代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更多的研究影响近代城市规划文本制定原因以及规划形态影响因素的剖析,将研究广度下潜到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变动本质因素的探究。从整个近代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城市特殊性和人文精神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高屋建瓴,从宏观角度把握近代城市发展脉络,更好的推动近代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发展,推动近代城市始终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在如今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更好使得城市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鉴泓.对研究中国城市建设史的一些思考[J].规划师,2000,(2).

[2]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董鉴泓.中国近代一些城市规划图的评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4).

[4]何流,文超祥.论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7,(3).

[5]李百浩,韩秀.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J].城市规划,2000,(12).

[6]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