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9-09-10黄秀丹
黄秀丹
摘要:当前高职外贸专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是传统专业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升级”的必要举措,升级的过程是以外贸专业现有条件为基础,根据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在参考借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一套适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课程体系。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各地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机会。面向跨境电商的行业需求,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实际操作中需要的工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一方面需要保留国际贸易专业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国际贸易全流程实训等核心课程外,还需要建设与跨境电商相关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从事实际的跨境电商业务,个别优秀的学生在校园内便可实现自主创业和就业。各个学校应该理清思路,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把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链链接,促进专业协调改革创新。
1.跨境电商企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得知电子商务企业所需的人才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商务管理型、商务操作型、技术管理型、技术操作型。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应以商务操作型为主要目标,其本身的性质是“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本质”,那么跨境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毕业去向应是“技术为辅,商务为主”,如表1所示。
2.学习领域要求
跨境电商环境下对外贸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从传统外贸转型为跨境电商,对外贸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跨境电商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能,通晓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熟练运用英语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进行市场开拓,能在集团企业、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划、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岗位的工作。首先我们知道敦煌网、阿里巴巴速卖通等外贸批发平台,虽然卖家的后台操作以中文为主,但产品关键词的设置、产品描述、以及与买家沟通等过程都需要使用英语,而eBay的后台则都是英文版的。每个平台都会提供一些英语模板以及翻译助手等软件、视频来帮助指导交易,但如果卖家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则更有利于促进交易的成功。其次,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物流、电商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对产品线的分析,外贸电子商务主要是针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国家,什么产品适合通过外贸电子商务销售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定位分析。最后,还需要有一定的电子商务技能处理能力,包括产品照片的拍摄与处理、商务网页的编辑与美化、网络营销与推广等。
3.国贸专業课程优化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当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岗位技能需求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外贸英语运用技能、跨境电商运营技能、跨境网络营销技能以及国际物流操作技能,其中后三个方面体现了跨境贸易电商化形势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以此为依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优化前后对比如表2所示。
除了对核心课程进行调整外,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在培养实战型跨境电商人才时,应尽可能引入真实任务,调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将真实项目融入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假期专业实践、顶岗实习乃至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课程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产学互动。使整个课程体系逐步调整完成,基于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凸显“实践操作+创业”。在具体实施时,高职院校可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创业,如C2C平台(淘宝等)、B2B平台(阿里巴巴诚信通等)及其他外贸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WISH等)进行生产性实训。其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在职业院校内部开展。
参考文献:
[1]何斌.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刍议[J].青年与社会,2014(8).
[2]鲁红春.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探索[J].企业导报,2014(10).
[3]王慧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J].国际经济合作,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