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9-10姜春庆
姜春庆
摘要:物资采购是造船企业的重要成本组成,不仅直接影响造船成本的高低,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竞争力。然而,现阶段造船企业大多物资成本消耗巨大,同时在采购成本、物料控制等层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造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出发,梳理出常见的控制性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应对之策,以期为后续研究者和造船企业的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造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
我国海岸线绵长超过1.8万公里,再加上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未来的船舶制造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国内的造船企业作为船舶制造的主力军,其造船成本的高低一方面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更是直接影响在国际层面的企业竞争力。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造船企业的订单数量下降超过25%。造船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以压缩制造成本,提高竞争力。
一、造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概述
(一)造船企业成本
一般来说,造船企业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其中材料成本包括钢材、涂料、电线等。统计显示,材料成本占据了超过9成的总成本份额,其中依靠物资采购所占据的成本也达到了70%。因此,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是国内造船企业成本控制、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
造船企业因其行业的差异,其成本采购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采购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采购总价较高。同时,造船工业相对复杂,需要采购不同类型的设备、材料等具体物资。然而,由于造船行业的机械设备、材料物资等都需要造船企业进行分别采购,相对精细化,无法与其他制造业一般进行统一大批量采购,因此造船企业成本采购控制本身就有一定的门槛。
(二)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本身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需要从供应端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获取,以补充企业内部资源,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动作。而采购成本则是伴随这一过程所产生的财务成本,一般来说对造船企业而言,采购成本的产生需要进行物资需求计划的提出,并且精心采购预算和供应商选择,在确定招标比价方案和供应方后,再将物资在进行运输到厂后,采购过程方为完成。采购的流程较长,说明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相对较多,且产生的人工费用、税务费用以及运输费用等也相对繁琐,需要进行额外的成本控制和把控。
二、造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物资采购缺乏制度规范
现阶段,我国大量的造船企业都没有指定规范性的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意义上讲,作为成本占比超过7成的重要项目,物资采购需要进行重点、单独和规范管理。但是现阶段我国造船企业大多将物资采购的工作归于项目部和成本部,一方面采购工作和职能被分解后,物资采购的工作缺乏统一监控。再加上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制度,物资采购的流程、清点、预算等都无从提起,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成本控制效果。
(二)采购缺乏信息平台,效率不高
造船所需要的零部件和物资采购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无论是规模还是种类都较为繁琐,因此在内部公司需要进行物资采购的同时,有较高的采购需求。根据中国船业重工集团的数据显示,其所需要对接的采购子公司已经高达600多家,若再加上与之匹配的供应商,则超过了万家之多,因此反倒众多的供应商信息以及产品信息如何进行集中处理,就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平台的搭建,然而现阶段多数造船企业都没有搭建起自己的信息平台。此外,造船行业之间也缺乏信息平台的共享与相互支持,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对于物资信息的了解耗费了大量时间,另采购信息相对滞后,成就影响了造船公司在进行物资管理时的采购效率控制,与此同时也最终带来了采购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雙重提高。
(三)因需采购,日常缺乏对供应商的维护管理
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产品的品质好坏以及数量高低和价格多少,都直接影响到了造船企业采购成本的直接控制,因此物资采购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加强管理,然而在现阶段,多数造船公司对于供应商都仅存在于线上联系。只有当自己有需求的时候,才对供应商进行采购需求的提出,缺乏日常的维护与关系维系,导致对于供应商所供出的产品品质无法严格把关。即便是最终发现产品品质不过关,也难以进行退货与换货。正是由于对于供应商日常的管理不到位,导致物资采购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采购价格上也会出现高低较大的落差。由于对供应商管理不严,导致多数造船企业在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层面往往因市场变动而波及较大,无法进行强有力的控制。
三、提高造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规范物资采购制度,构建体系管理
首先到场企业应当将物资采购的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制定大宗物资的采购相关制度,还需要进行细节管理制度的明确。例如,在采购的流程、采购供应商以及专家意见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量化管理,与此同时。还应当对于集中采购的大型项目进行专家项目组的明确确定,针对性的进行不同采购类型的工作管理。例如在采购过程中将类别较大的物资进行集中采购,由于其采购规模相对较大,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此外对于临时采购的内容应当进行制度化管理,不可进行随意进行零散采购。最后,应当根据制度,对于随意采购的行为进行惩罚,避免不必要的采购成本浪费和物资管理失控。
(二)建立行业内部的采购信息平台
首先造船企业应当将自己已有的供应商信息、物资类型信息、物资产品信息等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将集中到的信息进行明确的分类与筛选,并建立电子档案,进行电子化存储。在集中信息之后进行集约化管理以提高物资采购的信息处理效率。与此同时,造船企业的行业内部也应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共享,建立信息规范制度以及共享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行业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还提高了造船企业物资采购的工作效率以及统计精准度,以实现信息的使用效率。
(三)实施供应商竞争性管理
在供应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品质与价格都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企业应当进行供应商的竞争性管理,将越来越多的同类供应商进行分门别类,使其之间形成透明化的竞争关系,具体来说,首先造船企业应当将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产品质量、企业资质与生产水平、供应商以往合作关系等相关信息作为考察对象,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后列入供应商名录之中,并输入电子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除了建立供应商名录之外,还应当在供应商的过程中进行流程管控。例如,在付款流程层面可以根据供应商不同的工艺内容和工艺形式进行三种层级的分类付款方式。对于合作良好的供应商可以进行现金结算合作,一般的供应商则采用次月支付的方式,如果供应商本身的信用资质以及产品质量有一定的缺陷,那么可以选择次月到账的结算方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供应商的同行竞争意识使其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物资。对于造船企业而言,通过供应商的竞争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最终实现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
四、结语
对于我国造船企业来说,作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采取明确的重视,而物资采购作为造船企业重要的成本构成及占比高达七成以上,应当作为绝大多数造船企业重点进行成本控制的对象,然而现阶段对于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落后性,有待于企业不断通过自身财务管理和统筹能力的逐步提升,通过建立信息化的采购平台、严格管理制度以及建立竞争性的供应商管理方式来提升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能力。实践经验显示,当外部竞争环境日渐白热化之时,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在于能否修炼好内功,加强自身管理素养。而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就是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素养的必经之路,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潘遵宪,许月清,高永达.造船企业物资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上海造船,2014,01:40-42+2.
[2]杨贵海.船舶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
[3]易正生.A造船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