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用文学语言,融文学作品于历史教学

2019-09-10罗英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融入历史教学

罗英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引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历史学科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而这种文史互动的二元化收获,也是未来的教育趋势。本文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例谈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学作品的四点做法:引用描述历史事件的文学语言;引用概括历史事件的意义与价值的文学语言;引用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文学方面的成就的文学语言;引用创造情感气氛的文学语言。总之,这四种做法都各自达到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收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引用;文学语言;融入;历史教学

1.引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述历史事件,使历史课生动感人、充满情趣

以唐朝历史为例,对于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历史课本是这样写的: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为了给学生一个这样的深刻印象,我先让学生朗读这段话,再引用文学巨匠、著名诗人杜甫的《忆惜》中的六句诗: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让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人口明显增加,仓库充实,政治清明”的诗句,学生通过读史、读文,找相对应的诗句的一系列课堂活动,在具体、形象的文学作品中了解到了真实的历史,感受到了历史课的生动和情趣。

而对于唐朝衰落的原因,我告诉学生:一是政治腐败,二是军事举措失当。这样的总结很概括,但很难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关于唐朝政治的腐败,可以借助语文课文的一些古诗篇来理解,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卖炭得钱何所营?”为的只是“身上衣裳口中食”,“一车炭,千余斤”,可恶的“宫吏”给他的报酬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白居易在这首诗里揭露了给老百姓带来灾难的“宫市”制度的罪恶。唐中期以后,朝廷直接派人到民间采集日用品以供宫廷之需,他们看到东西就随便付一点钱,要货主把货送到宫中。这是朝政腐败的一个例证。朝政的腐败还可以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来证实。诗句是这样写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不惜调动军事信使,只为让杨贵妃能吃上新鲜的荔枝。说明他已经被美人迷惑,整天沉溺于美色,无心处理朝政。教师通过引用这两部文学作品,使学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中了解了唐朝政治的腐败是唐朝衰落的原因之一,对唐朝政治的腐败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感觉到历史课的生动感人,充满了情趣。

同样对于唐朝军事举措失当的历史事实,也可以引用相应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历史。

2.引用文学作品中概括历史事件的意义与价值的語言,加深学生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印象

比如,讲到秦朝灭亡的原因,概括地说是:秦的暴政。关于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历史课本上写得很清楚,而这些具体表现也就是秦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它包括:第一,徭役繁重。第二,赋税沉重。第三,刑法残酷。这三点历史经验教训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有相似的总结,《阿房宫赋》是这样描写秦统一后,修建阿房宫所用的木材数量的:“蜀山兀”,它的长度是“三百余里”,从骊山北部直至咸阳,规格很高,很豪华,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工程如此浩大,需要多少民力财力可想而知。杜牧在文学作品中的总结与历史课本中的第一点(徭役繁重)和第三点(赋税沉重)的总结有相合之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用《阿房宫赋》中的相关句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对秦亡的历史经验教训有一个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在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中感悟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段文字中,杜牧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全面而深刻,简洁而凝炼,便于记忆。而这些语段又是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段落,利用这个优势,对学生理解、记忆秦亡的历史经验教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引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代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文学成就最大的是楚辞,而最能代表楚辞文学成就的是屈原创作的千古传诵抒情长诗《离骚》。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战国时期的文学成就,可以选择性地引用《离骚》中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两句诗后,感受到屈原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引用《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屈原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诗作中运用的“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又让学生明确诗中还引用了历史人物夏桀;再引用《离骚》中的“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又可以让学生感受《离骚》这部诗作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总之,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生动、具体、形象诗句的过程中,感受到楚辞的优秀代表作——《离骚》,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糅为一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离骚》诗句,对这首诗的文学成就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时真正认识到《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学作品,能使历史教学充满文学的魅力,能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感染中,用一种新的目光去感悟历史,认识历史。当然在把文学作品融入历史教学时,要注意不要把历史课上成了语文课。因为文学事件与历史事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学语言与历史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夸张、形象、含蓄,后者真实、概括、直白。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历史为主,只是在教学中借助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使学生更有兴致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1936.

[2]杨永涛.《文史互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3]曹操.《步出厦门行· 龟虽寿》.

[4]岳飞.《满江红·写怀》.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融入历史教学
新旧时期文学语言探索的方式对比研究
新经济时代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