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年:披荆斩棘 风雨兼程 砥砺前行

2019-09-10杨瑞宁

群文天地 2019年5期

杨瑞宁

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7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经历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期间,无论外部环境“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伟大的祖国始终如航行在大海上的巨轮乘风破浪、泰然前行。7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跻身世界第二,众多发展指标位居全球前列,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重大成果,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主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初期———站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就符合这一历史逻辑。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51年前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国民党统治时期持续了12年之久的通货膨胀控制下来,稳定了物价,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稳定,为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称赞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不下于淮海战役”。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到1956年底,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北京各行业的企业进行公私合营,标志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这一时期,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是“一边倒”,另一方面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争取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并同其他一些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改革开放时期———富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78年11月,安徽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次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几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深圳为例,本地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96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22438.3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38年增长2152倍,年均增长22.4%,高于同期全国9.6%和全省12.7%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居全国内地城市第三位。

1992年,农产品进行流通体制改革,油、肉、蛋、茶、糖的价格在全国范围内放开。商业企业股份试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的大城市都有一批商业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公开上市。不少中小商业企业实行集体或个人承包,有的实行“国有民营”,有的出售、出租给集体或个人,这些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经济效益逐渐转好。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993年到2002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改革。1993年,中央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进一步明确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提升国有资本经营效率和效益。

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达9.5%,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8%增至15%左右。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发展以人为本,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万人,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6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5亿、1.91亿、2.3亿。今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进入新时代———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发表了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国际社会多方面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各方一致同意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并将共建“一带一路”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统筹协调好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首次进入中国的展品多达5000余件,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达578.3亿美元。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这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大桥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道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桥建成将极大便利居民通行,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与此同时,我国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试验,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成功诞生,北斗导航系统开始服务全球……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中国科技全面发力,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稳步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新时代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也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为人类探索更加合理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坚定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迎来复兴。

回顾70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伟大历程。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尤其近些年来,国家发展变化飞速,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升级势头良好,主动对外开放迈出更大步伐,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开拓出新局面,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冲锋号令。新时代,面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大局,要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