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维度梳理灾难报道的财经新闻视角
2019-09-10马联
马联
[摘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灾难事故,可能引发企业停产及相关行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何从财经视角深度解读相关影响,本文结合响水爆炸事故中部分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剖析。
[关键词]灾难报道 响水爆炸 上市公司 财经视角
灾难性事件由于其具有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往往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会形成一定时期内公众舆论的焦点。在灾难报道中,除了由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之外,很多灾难事故都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关,越是破坏力巨大的灾难,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就越深远。这就要求我们在此类灾难报道中增加财经视角,通过深入的分析,犀利的追问以及冷静的反思,使灾难报道呈现出更为广阔的新闻视野。
3月21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灭嘉宜)发生爆炸,除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之外,这一事件也对不少上市公司以及化工行业都造成了一连串的影响,因此,如何从财经视角来剖析和解读这一事件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拟以上游新闻客户端和国内部分媒体的报道为样本,围绕公司、行业产业链、化工同这三大维度进行梳理和探讨。
追踪释疑: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
作为爆炸事故的主角,天嘉宜被推上风尖浪口。天嘉宜,注册资本9000万,曾经是当地“最具爱心慈善捐款企业”、上税大户、国内牛产“间苯二胺”的第二大厂商,然而这家耀眼企业的B面却是环保部门的3年6次重罚。
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能同时兼具上述两副反差巨大的面孔?A面光鲜亮丽,B面却犹如深邃的黑洞,仅仅露出若隐若现的乌黑洞口。它的股东构成、高管名单以及它的对外投资和主要财务数据,都成为公众急需了解的信息。
上游新闻的记者就从这些信息人手,通过公开的查询渠道第一时间进行了披露,黑洞的一角也随之暴露于阳光之下。在裁判文书网的海量信息中,张勤岳这个名字跳了出来-2017年1月24日,天嘉宜化工原董事长张勤岳因犯污染环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30万元。
如果法律的制裁能让这家公司认真反思、整改,也许在两年之后的惊天一爆炸就不会发生了。可惜,这只是假设。
上游新闻记者通过公开信息和企查查等工具,查询到持有江苏天嘉宜化工70%股份的大股东倪家巷集团坐拥总资产52亿,是中国制造业500强。
至此,这家公司的B面已经渐渐明朗。在记者梳理的一张企业关系图谱中,天嘉宜及其大股东的关联公司呈现盘根错节的关系,令人眼花缭乱。
爆炸发牛后,上游新闻的记者就大致分析了一下可能受到波及的几种类型公司:与涉事企业存在股权关系的公司、涉事企业的上下游公司、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按照这三种情况,上游新闻在随后的新闻追踪中分门别类进行跟进。
3.23刊发的一篇上游新闻记者稿件中,按照受影响的程度和与涉事企业的业务合作类型,对多家上市的公告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出子公司篇、应商篇、客户篇等关系脉落,以便让受众一目了然。
首先从关联公司开始进行梳理。爆炸发生后,响水县生态化工同区内(以下简称化工园区)的公司无疑受损最直接,而多家上市公司与这些同区内的企业存在着股权关联
除了股权关系之外,部分上市公司还与天嘉宜存在着供货商或客户的关系。
这就需要梳理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天嘉宜向上市公司的供货额度、如何开辟其它采购渠道:上市公司向灭嘉宜进行销售的产品类型、回款问题、是否与灭嘉宜的其他关联企业有其它业务往来等。所有这些,记者都进行了梳理释疑。
深度剖析:产业链供给端收紧
惊天一爆,也震动了整个产业链。资本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那么,就从资本市场开始切入。3月22日,化工行业六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上涨并涨停,一家跌停。
为何会出现这种众多公司涨停的情况?上游新闻对此进行了剖析。
间苯二胺,一种听上去有点拗口的化工染料。爆炸事故发生后,它的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产能收缩,导致其价格暴涨,会让像浙江龍盛、闰土股份等这类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受益,因此在资本市场上出现炒作也不足为奇了。
新京报在《第二大化工同区关闭背后的“危”与“机”》稿件中引用了申万宏源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受爆炸事件影响,化工园区区的40余家企业已全部停产,苏北是染料、农药、医药及中间体集中生产地,对精细化工行业影响重大。
3月30日,川财证券发布研究报告,分析了爆炸事故对于染料产业链带来的连锁反应:间苯二胺价格从事故前的4.5万元/吨大幅上涨至10万元/吨,成本端的上涨,拉高了染料价格,分散染料价格上涨5000元/吨至5.2万元/吨。
事故发生后,上市公司浙江龙盛(600352.SH)连续上涨,从3月22日至4月4日收盘,股价已从11.42元/股上涨至23.00元/股,涨幅达101%,总市值增幅达376.8亿元。
至此,爆炸事故对于全行业产业链的影响已经可见一斑。
阵痛与反思:关闭园区的产业调整
如果止步于对价格数据的分析,那么新闻会失之于肤浅。事故发生后,人们很自然地要问,在化工行业,这样的生产事故究竟有多少?如何才能有效进行治理?
没有什么比具体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披露可以充当权威信源。新京报在一篇《响水事件敲醒警钟:超40家上市公司去年以来发牛事故》的稿件中对2018年以来45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公司、项目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了梳理,涉及火灾事故、安全事故、中毒事故、意外事故等,共计造成105人遇难,90人受伤,其中化工企业占大头,记者对涉事企业的伤亡人数和事故损失进行了分析,数据触目惊心,令人警醒。
响水是一个什么样的县?支柱产业是什么?化工园区在响水的经济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每日经济新闻在《响水,这一次“响”彻了大地》的稿件中对响水的经济进行了勾勒。2017年响水GDP首次突破300亿,2018年GDP有望达到345亿元。
化工同区是响水的重要经济支柱,曾连续5年在盐城市开发区考核中位居前列。然而,高速增长之后,缺陷爆发,“大多数企业低效运行,62.7%的企业处于亿元以下,企业运行效益不高。同时,农药、染料、医药等重污染企业比例过大。”。
从上述稿件内容中不能发现,事故的隐患其实一直都存在着,而且企业的低效运行也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相悖。
事故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还在持续。
4月4日,盐城市决定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同区。上游新闻记者第一时间分析了这一决定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对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化工园区的关闭,让持续十余天的追踪报道接近尾声,然而,化工园区却成为这组报道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在长江流域,有不少重化工业企业,引发人们深思的是,如何有效治理长江流域密集的重化工业,破解“化工围城”的难题。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到此为止,关于盐城爆炸事故的财经分析解读才得以完整,形成一个闭环。深入剖析这一新闻事件背后的诸多财经元素,有助于厘清其中的财经逻辑,对于今后类似事件的报道,无疑可以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新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