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松功国内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9-09-10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4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气功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疗法,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放松功属于静功的一种,其本身就是通过默念“松”字诀,有意识地使全身各个部位放松,解除精神与肌肉的紧张,把身心调整到自然、轻松、舒适的状态,与此同时,它还能使意念逐渐集中,排除杂念,安定心神[1],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放松功对于人体的呼吸、心率、血压、心理等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为探讨放松功的临床研究现状,笔者遵循循证医学理念,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国内放松功临床试验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临床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学指导。

资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检索词:放松功。文献检索更新日期为:2019年2月28日。补充检索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发表的相关文章,在参考文献中筛检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

2.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放松功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疾病的干预和对生理生化指标的观察)。②研究对象:患者、健康人群。③干预措施:不同种类的放松功;放松功综合其他功法、药物等;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应为其他干预方法。④结局指标:有明确的疾病或生理生化观察指标。

3.文献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综述、质量评价、Mete分析、个案报道、理论探讨等非临床研究文献;干预措施中没有放松功的文献。

4.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初筛:对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文献题录、摘要,通过EXCEL将重复文献剔除;进一步阅读题录、摘要,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剔除。二次筛选:对通过初筛的文献原文进行认真阅读,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第二次筛选,并再次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剔除;分析、判断重复发表的文献。三次筛选:最终确定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信息提取。

文献提取的主要信息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单位及联系方式、参与研究机构、省别、资助项目、期刊、发表时间、关键词、摘要、试验时间、试验地点、文献类型、研究方法等。

结果与分析

1.文献检索情况

检索情况:通过电子数据库得到相关文献共计385篇,其中电子数据库检索385篇,补充检索0篇。

初筛情况:对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题录385篇,通过EXCEL排除重复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仔细阅读文献的题名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初步筛检后入选文献为63篇。

二次筛选:进一步仔细阅读文献全文,再次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剔除,最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放松功临床研究文献为37篇。

三次筛选:再次对纳入的37篇文献进行确认,其中对疾病干预研究28个,生理生化指标观察研究9个,最终进入信息提取的研究37个。

2.发文时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人开展了放松功的临床研究。其中1961~1971年发表1篇,1972~1982年发表1篇,1983~1993年发表6篇,1994~2004年发表11篇,2005~2015年发表11篇,2016年至今发表7篇。

3.开展试验的地区和研究机构

经过文献统计分析后发现,共有15个省份开展了放松功的研究。其中,上海10篇,北京8篇,广东、河北各3篇,山东、河南各2篇,浙江、江苏、湖北、山西、安徽、贵州、四川、辽宁、吉林各1篇。

参与研究的机构主要有4大类:①医院,其中开展最多的医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其次是河北省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②高校,即中医药类大学、体育大学、体育学院、师范大学以及综合类大学。③科研机构,其中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开展研究最多。④疗养院。

4.研究类型与基金支持

研究类型主要有3种。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5项,占40.6%;对照研究9项,占24.3%;观察研究13项,占35.1%。观察研究主要包括病例观察研究和对健康人群生理生化指标的自身前后观察研究;对照研究则也包括对健康人群和疾病患者两类人群的研究。

37项研究中,获得基金支持6项,国家级1项、上海市3项、北京市1项、浙江省1项。

5.研究涉及疾病与生理生化观察指标

生理生化观察指标 生化指标包括:BL(血乳酸)[2]、Hb(血红蛋白)[2]、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2]、SBC(标准碳酸氢根)[2]、ABC(碳酸氢根)[2]、SBE(标准碱过剩)[2]、BE(碱过剩)[2]、PaCO2(动脉血二氢化碳分压)[2]、TCO2(动脉血总二氧化碳值)[2]、PaO2(动脉血氧分压)[2]、SAT(动脉血氧饱和度)[2]、血常规[3]、尿常规[3]、血红细胞压积[3]、血雌二醇(E2)[3]、血浆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4]、尿蛋白[5]、尿红细胞[5]。

生理指标包括:脑电[6- 9,34]、肌电[6- 11]、呼吸波形记录[6]、皮肤电反应[6]、指端血管容[6]、心率[4,6,12]、皮温[6- 9]、心功能[13]、腹部红外热象[14]、情绪状况评分[7,35]、焦虑自评量表[7,9,15,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 9,17,34,38]、A型行为类型问卷[7]、症状自评量表[7,8]、艾森克个性问卷[7,9,10]、心率变异测定[8,12]、五态性格测验表[9]、自评抑郁量表[9,15,16]、血压[12,18- 22,32,36]、室性心律失常[12]、甲皱微循环[3]、手指脉波检查[3]、心血管活动指标[23]、产后抑郁筛选量表[24]、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量表(MMPI)[25]、人格特征测定[10]、肾功能[5]、空腹血糖[26,27,33,35]、糖化血红蛋白[26,27,33,35]、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26]、糖尿病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 90)[27]、其他类别[28- 31,37]。

观察较多的指标有血压、脑电、肌电、皮温、焦虑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研究涉及疾病 放松功对疾病的干预研究中最多的是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其次是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失眠、焦虑、抑郁等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是糖尿病,其他疾病包括血管性头痛、肾炎、类风湿关节炎、肩背痛以及银屑病(见表1)。

表1 干预疾病涉及人体系统

6.干预措施

37个试验当中,21个为单纯的放松功干预研究,占总数的56.8%;16个为综合了其他干预措施的研究,占总数的43.2%。种类以放松功和三线放松功为主,动作可选站姿、坐姿、卧姿均可。通过分析发现,在37个研究当中提到试验周期的只有15个,干预周期在2周到6个月,频次为每天1~2次,时间为每次15min~60min。

讨 论

放松功文献研究的种类很多,包括临床研究、机制研究、综述、教学、理论探讨、资讯报道等,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放松功在医学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献。

从收集的文献来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放松功的临床研究,第一个实验研究出现在1962年,进行的是放松功对晚期妊娠中毒症的干预研究,发现了放松功具有降压作用。

对于放松功研究开展共有15个省份,最多的省份(直辖市)是上海,其次是北京;37项研究中,获得基金支持6项,国家级1项、上海市3项、北京市1项、浙江省1项。放松功的研究大部分还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

放松功研究观察的指标分为病理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两大类,说明放松功在治病与保健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生理生化指标中观察较多的是血压、脑电、肌电、皮温、焦虑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其中脑电的研究发现放松功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放松功对疾病的干预研究中最多的是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其次是内分泌系统疾病。放松功对于高血压、失眠、焦虑、抑郁、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放松功是一类功法,但在研究过程中常不作具体分类,用得最多的是放松功和三线放松功。有15个研究提到干预周期,普遍为2周到6个月,频次为每天1~2次,时间为每次15min~60min。37个试验当中,21个为单纯的放松功干预研究,占总数的56.8%;16个为综合了其他干预措施的研究,占总数的43.2%。综合其他干预措施主要是疾病的常规治疗以及一些其他的辅助疗法。

通过对放松功临床研究文献梳理分析,发现在放松功50多年的临床研究中干预的疾病最多的是循环系统中的高血压,其次就是神经系统中的失眠[17]、焦虑[15]、抑郁[15]等,说明放松功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这为我们之后开展的临床试验所干预的病种提供了依据。在对生理生化指标中的脑电相关指标研究显示,放松功可以使大脑处于安静和谐的状态,可以改善大脑功能[21]。以上文献分析结果的讨论,为临床试验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学指导。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若要开展一项高质量的放松功临床研究,除了要有一个高质量的临床设计方案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高质量的放松功干预,必须保证功法教授者的专业性和练习者掌握功法的程度,这也提醒了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放松功干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