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2019-09-10陈燕彬

环球首映 2019年5期
关键词:冶金课程体系基地

陈燕彬

摘要:高职院校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本区域冶金企业的实际情况适配,所以该专业课程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对本区域有色金属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调研与分析,师资队伍业应加强教学改革,保证专业教学对区域技术技能产生实际贡献。

关键词:有色冶金技术;课程教学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调查专业人才需求

本区域有色冶金企业技术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其岗位要求产生何种变迁,是开设有色冶金技术专业高职院校的必备工作之一,有色冶金的技术变革、新机械、新设备图纸的应用都体现了时代性,原本课程体系中内容可能无法解决当前冶金工业中的实际问题,课程设置灵活性本来就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大方向,人才培养必须与生产岗位的要求和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相适应,因此必须详细调查研究有色冶金企业对技术专业人才实时要求。

(二)课程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

1.“订单式培养”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订单教学班,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是实施企业文化教育的最佳途径。开设订单教学班,教学班的教学计划由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有关人员共同来制订,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企业文化的有关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定期派有关人员为学生进行授课,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使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根据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现场模拟教学活动当中,来自企业的资深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言传身教,在学生中反响很好,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就对工作岗位操作达到适应的劳动技能水平。

2.“多平台”

一套完整的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是多环节、多空间组合的,如“校中厂”或者“厂中校”实训基地改革应包含实习实训车间、校办工厂、顶岗实习基地、工学结合实验基地等形式,实训基地应有帮助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线解决技术应用性问题的条件,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有色冶金岗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课程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1.重新构建基础课的教育系统

有色冶金技术知识中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的两大基础领域,混一化、不加细分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们对其系统认知[1],高职院校应结合岗位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本区域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采取何种生产工艺,对课程设置的偏重就应该相应调整并重新构建,保证人才培养适合本地需求。同时深入本区域有色冶金企业,对冶金领域进行科学分析研究。

2.整合课堂与实践的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参半,但目前课堂教学所占的知识量过多。如果不快速将知识形成体系,会影响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提高实践教学的巩固效应。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取“任务教学法”,在实践环节中实现课堂教学,简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取“合并同类项”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岗位教学法

校方应致力于于打造顶岗实习以及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宜其专业的实践岗位,有助于学生明确有色冶炼职业观念,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学生从课堂、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初步认知,通常在实践环节上还留存着许多问题;而实践教学属实验验证,深入一线岗位的理实一体化的有色冶金技术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法

生产课程更有利于应用视频教学、ppt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来将生涩难懂、抽象化的理论、流程变得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提纲掣领地掌握课程内容[2]。此外实践教学中是大量运用展示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的复合教学法的一种实践,能够使学生们对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让他们增强动手的欲望,形成实践中求证的习惯。

二、师资队伍的改革和建设

(一)打造“三师”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一些产学结合程度较高的高职院校可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之上,着力加强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校企共同研发,按照“三师”标准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在“研”方面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改善现有的教师科研条件,主动推进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还可通过出国考察的形式,组织教师赴发达国家对有色金属冶煉技术进行实地观摩,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二)构课程改革拉动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一种“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回归,从教学本质出发,对课程进行改革,使教学工作的实践性增强,也是提升教师素质转向“双师型”的重要保障。例如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引进“模块式”教学结构,以保证教师能主动形成学习意识,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形成专项技术模块化教学流程,既有利于教师也有利于学生。

(三)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实训基地可由实训教师和安全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教师才能对实训基地进行负责,并且由专职工作人员来管理实训基地的日常事务,教师要通过实践基地推行学生培训上岗机制,对于优秀的技能型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后,可允许其参与到实训管理。

三、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一)重构实训基地的布局措施

1.鼓励企业构建“厂中校”

政府适宜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与地方高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完成一定的专业学习以后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鼓励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选拔优秀人才录用为员工,减少企业在人员招聘中的成本,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

2.校方积极构建“校中厂”

校方独立打造的实训中心更有利于打造顶岗实习以及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一般与冶金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打造针对该企业或直接利用企业设施建设工学一体实训平台,有效支撑专业课程教学。如果学校财力雄厚或双方战略合资,也可以构建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基地,结合信息化技术、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一体,实行冶金行业全产业链实训车间的现场教学,这样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调整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推进实训课程配套制度建设

1.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遵循安全生产和设备、仪器的使用规范,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考核评价体系要确保所有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全面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技能比赛、校企合作以及校内实践活动,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立生产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最终需要实现“企业进校,专业进厂”的局面,应以企业、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专业项目为引领,使用任务驱动等先进教学方法来解决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并推进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企业设立专门机构进入基地,把涵盖企业生产过程和步骤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内容作为核心专业内容,也间接推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

四、结语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建设是与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结合本区域企业的实际要求,首先要满足人才培养与需求匹配,然后才是创新素质教育,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完善实践平台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庭祥.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7 (1):44-46.

[2]王淑文.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3):126-127.

猜你喜欢

冶金课程体系基地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DCS和PLC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