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教学渗透说话训练的有效途径
2019-09-10黄岸芹
黄岸芹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得法于课内,又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爱学,乐学。
关键词:说的兴趣;变换体裁;说的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经常出现想说却说不完整的现象。针对一年級的语文教材,如果仅仅是利用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进行说话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给方法,培养说的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大部分短小精悍,不少课文的段落构成形式相同。只要学生的水平不是非常差,稍加点拨即可理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可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想象、发展课文内容。
二、变换体裁,巩固说的兴趣
当学生学习完课文后,不局限在原有课文的体裁形式,进行多角度变换,对课文内容进行语言的加工改造,重新表达,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创造了说话训练的机会,强化了说话训练的力度。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这实在太有趣了。孩子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壁虎,去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呢?”“什么?我是小壁虎?”“我怎么变成小壁虎啦?”我不慌不忙,戴上小壁虎的头饰说:“我是一条可爱的小壁虎。一天,我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我的尾巴。哎哟,哎哟,好疼啊……”孩子们一边听,一边做出受惊的表情。他们可激动了,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句子学生说得不够完整,但这个过程让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说演结合,激发说的欲望
教师可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启发孩子们说话的欲望,同时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树和喜鹊》一文中有一句话:“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我抓住“打着招呼”一词,引导学生:“小喜鹊们,你们一大早见面,是怎样相互打招呼的呢?”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发言:“早上好!昨晚我做了一个很甜很甜的梦,你呢?”……孩子们再现了课文的情境,自然而然也理解了“打着招呼”一词了。
四、填补空白,提升说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作者有意在字里行间或文章的结尾留下空白。填补这些空白,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说话训练让课文内容更加丰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课文《夜色》第一小节是这样的: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跑。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我抓住文中的省略号,问学生:“晚上,这个小孩子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他看到了什么呢?”这一提问,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他们很自然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一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运用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资源,既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既得法于课内,又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爱学,乐学。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