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课程呈现

2019-09-10石婧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摘要:电视是当今影响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体,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电视“视听兼备”,具有广播、报纸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电视新闻直播与新闻事件同步,极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语言是电视新闻直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电视新闻直播质量的重要因素。语言的训练需要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做起。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对报道者的语言基础、性格气质有着特殊的要求。电视新闻直播只是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一种表现形式,播音员的培养重点在院校教育,而主持人的培养重点在于新闻采编、评论实践、西方媒体“主播制”“职业生涯管理”等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者的管理模式,值得我国电视媒体借鉴。在院系培养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这门课结合电视一线经典案例,兼并理论导入教学。边学边悟,边悟边练,边练边改。进入学习,反思,改进,感悟的艺术创作的务实有效的循环中。

关键词: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新闻直播;《遇见大咖》

从艺术生产理论来看,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有创造性的精神生产。它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对象化的实践。以创作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特有目的。那么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也就相应符合艺术创作的理论要求,在满足受众审美需要的同时,以其特有的电视属性传递信息,是受众接受广泛的信息源的形式之一。在我国新闻控制的宏观新闻环境之下,电视播音主持的表现形式中或多或少的带有新闻性、政治性。其中,以电视新闻艺术创作为例,来讲述创作过程中对于院校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启示和要求。在课程教学中,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在自己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专业老师给学生上课,吸取百家之长,荟萃各个领域中专长研究某一方面的老师点拨学生,如李洪岩老师、翁佳老师、马谛老师、柴璠老师、李凤辉老师、宋晓阳老师(排名不分先后)等,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获益良多。打破了一家独大的壁垒,在教学上开创百花齐放的局面,是在笔者本科学校和其他很多播音主持院校所不具备的。一来是思想的禁锢,以一位老师主讲的科目分给众多老师讲授,在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课时总算上不易操作;二来是资源的匮乏,很多地方院校学生招生比例和教学教师配比不科学、不均衡,很难有一批专业精湛的老师给学生教授自己专长的领域。于是出现一个老师在一学期的课程中从头教到尾,若是所讲课程是该教师专长领域倒也无妨,若是连所讲教师都难以驾驭又要自我学习,这样教学出的内容就很浅显,学生和老师都是知寥寥而已,方寸之间难以行天下。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播音主持创作这门课为范例,增加了研究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联系;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一线经典视频,有些节目可能是一部分学生之前并没有关注过的,课堂的导入就给这些学生打开了一些新思路,新视野,方便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学习。以笔者在这一学期的课堂教学的亲身经历中,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授课是一个输出的导向,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输入的导向。如何刺激学生学习的输入导向不关門?如何让课堂教与学双向互动畅通无阻?其实要更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视频播放完毕后共同探讨这个节目好在哪儿,缺点在哪儿,节目制作、主持人语言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学习,以学习的状态完成每一节课老师的精心准备,这样能让教学有效性最大化。另外,特别想感谢这学期教授过笔者的各位老师,课件所呈现内容都是当下电视或新媒体中的热点节目,电视节目是一个最容易被淘汰的艺术创作,在很多播音主持艺术院校还在拿90年代的《正大综艺》教课时,已接跟这个业界的更新脱节了。培养出的学生思维老套,不能很好的与业界对接、融合,但在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这门课上,各位老师都搜集时下话题时下节目,与“新学生”共“新节目”“新样态”,也在潜意识里培养鼓励学生多去关注业界的最新变化、紧跟业界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见解,在日新月异的电视和新媒体等节目创作中秉持学习的姿态,保持常新的思考;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媒体人都十分重要。

在这电视播音课程学习中,笔者想推荐的一档节目是《遇见大咖》。《遇见大咖》是由中央电视台二套推出的纪实财经人物纪录片,为观众讲述各位企业家在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感动,万贯家财背后的辛勤与汗水。《遇见大咖第一季》由柳传志、王健林、王中军、潘石屹、稻盛和夫担任嘉宾。《遇见大咖第二季》由王石、李彦宏、董明珠、周鸿祎、曹德旺、 刘永好、杨元庆、雷军担任嘉宾,节目于2016年2月5日每周五晚20:00首播。

《遇见大咖》以纪实拍摄的手法,独家展现出这些领军人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全程贴身跟拍,除了有独家的工作状态展示,大佬们游泳、健身、参与活动的台前幕后等等极其私密的空间也向《遇见大咖》开放,通过细节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和魅力,全景式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通过主持人的独家专访,深入挖掘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过往,探寻铸就他们成功的正能量。节目立足于展示当下的状态,着眼于对未来的思考。真实场景跟拍,真实纪录片拍摄,人物个性和生活工作场景突出,主持人在节目中淡化个人角色,节目整体效果较好,具有大众传播的特点。

《遇见大咖》的创新表现及其启示

一.节目定位的创新:融合访谈与纪录两元素。

央视推出的财经类节目《遇见大咖》融合了纪录片和访谈节目的双重特点,从严格意义来说,它既不是完全的访谈节目,也不完全是纪录片,而是融合两者特点的产物。《遇见大咖》并未严守其中一种的题材类型刻意设计内容,节目的着眼点和叙述重点并不是表现一 名优秀的企业家是如何成功的,而是通过细节展示企业家不被外界所熟知的真实生活和工作,从而打破既有规则对财经节目内容生产的限制,从节目立意的高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央视近年来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商业纪录片,如2002的《资本的市场》,2009年的《华尔街》,2010年的《财富与梦想》等等,但关于财经人物的纪录片还是比较少的,融合了纪录片和访谈节目双重特点的《遇见大咖》较早开垦了这片蓝海区域,作为一种创新性稀缺资源登场自然受到观众的高度好评。

二.拍摄手法的创新:全程贴身的纪实性跟拍。

《遇见大咖》定位于以纪实为主的财经节目,采用纪实拍摄的手法,全程贴身跟拍这些商业大佬的生活及工作的真实状态,很多商业大佬的个人空间也首次对栏目组开放。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商界大佬不为人知的生活及工作状态,全景式地向观众们呈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面,更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等全貌。因此节目中编导经常提及在历时半年的跟踪拍摄中他们有幸跟拍到某个场景,这种耐住寂寞,拍摄周期较长,同时又能保证品质的做法在同类节目中实属罕见。《遇见大咖》的第一季《我们从哪里来》以季播形式播出,由此也可以看出节目的拍摄周期之长、积累素材的来之不易。

三.主持形式的创新:记者+主持人+编辑全线一体化

主持人史小诺在节目中既像是记者,又像一个朋友,不抢眼、不跳图。关注度高的人物背后不被关注的故事,对于大咖人物的视角史小诺都能根据性格把握他的特点,没有做成追星,基本是用客观的眼光去拍摄他、呈现他。恰恰因为主持人史小诺的存在,才有可能让很多对话和内容实现。与商界大咖的对话,史小诺做到了很好的倾听,思考之余接洽下一个问题,过度自然,无喧宾夺主,加上年龄、气质、眼神、服饰等副语言的表现与这档节目的定位基本符合,有一定阅历的主持人做访谈才有信服力,访谈的前期准备从节目形态、人物拓展、内功上更多地去做努力,对采访对象的研究和挖掘是非常重要的。在采访王健林这一期因为大咖的性格比较强势,史小诺基本上是处于柔的一种状态,很少针锋相对,除了她本身的性格因素外,在节目中对于嘉宾性格的分析、把握,也能做到上佳。主创人员通过前期联系、跟拍、访谈拍摄、剪辑将大咖的生活真实场景展现在大众媒体面前,使用同期声真实记录场景事件,并且过滤掉重要信息保护商业秘密,根据电视节奏,画外音加采访又切入画外音,从流程脚本可以看到随着节目的深入,小片时间也越来越长,但是越看越有趣。摄像老师的跟拍也都很好的呈现了节目的纪实性。同时史小诺也是演播室的主持人,在台本编辑的时候融入自己前期跟拍的细节、感想,编辑和主持人没有脱节,呈现出的节目一体化真实性较高,满足受众对于节目真实性的需要。

四.选题策划的创新:从熟知中发现鲜明特点。

在《遇见大咖》节目中,央视财经频道著名主播史小诺走进企业家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用她独到的视角近距离记录他们的压力和选择、苦恼和喜悦,同时通过独家专访,深入发掘他们的平凡和特殊,探寻他们成功的原因。迄今为止,《遇见大咖》两季节目共播出了13集,每集邀請一位企业家,其中有“不服老,跟自己较劲”的柳传志;性格鲜明,“不等人,也绝不迟到”的工作 狂人王健林;每天11点起床,不过问公司具体事务的“甩手老板”王中军;帮家乡卖苹果,经常说自己土的潘石屹;既能攀登珠峰又能哈佛游学的潇洒老板王石;不善言谈、低调务实的李彦宏;性格真爽、敢直斥竞争对手的霸道女强人董明珠;口无遮拦、敢与全行业作对的“红衣教主” 周鸿祎;IT界公认的“勤奋劳模”雷军。这些人物被大众所熟知,但他们的生活或工作状态很少被全景式地展现。史小诺在节目开头介绍王健林时 说:“采访王总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 波澜,节目组晚到了三分钟,王健林从不等别人,也从不迟到,没有给节目组三分钟的等待时间就去处理其他事情了,当天的采访自然泡汤。”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调动起观众的观看欲望,想要跟随镜头了解一下这位个性鲜明的人物生活或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五.真实呈现的创新:实事求是敢提尖锐问题。

《遇见大咖》节目内容中很少回顾或追溯企业家个人辉煌的过去,而是将视角锁定在企业家的个人工作或生活状态上,旨在从工作及生活的一些细节当中,发现他们身上独特的性格特点。为了描绘出一个有立体感、真实感的企业家形象,节目组通常深入企业家私人生活或工作场所拍摄,结合这些宝贵素材再配合主持人的访谈,打造出承转自然、画面丰富、品质一流的节目内容。比如,采访曹德旺先生时,带观众走进了他的豪宅,听他讲自己设计豪宅的故事。采访潘石屹先生时带观众走进了他甘肃天水的农村老家,听他父亲介绍在他孩童时代,家里为了生存被迫把他两个妹妹送人的悲惨经历。采访周鸿祎先生带观众走进了他周日蹭球踢的朝阳公园足球场、以及热爱音响的音乐发烧友办公室等。实事求是是一个纪录片该有的份量,融合访谈节目特有的人文关怀,使得节目内容更加饱满动人。此外,《遇见大咖》节目中主持人也不乏一些尖锐的提问。比如,2015年岁末的宝万之争,史小诺就宝万问题追问王石对社会舆论指责其不务正业、只顾游山玩水的看法。 联想集团2015年再现巨额亏损1.28亿美元,外界对杨元庆领导能力的批评声音很激烈,史小诺当面询问杨元庆对该问题的看法。李彦宏因百度贴吧事件被舆论广泛质疑,质疑其为了商业利益毫无社会责任感,节目中依然可以看到史小诺就此问题对李彦宏的提问。

一个节目获得认可和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方面《遇见大咖》在定位、内容和形式设置上的匠心独具,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作者简介:石婧琳,女,1994年4月,民族:汉,安徽亳州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创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