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俱乐部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探索性研究

2019-09-10丁悦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竞技体育俱乐部

丁悦

摘 要:建设体育强国,要更好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俱乐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首先要转换认知,肯定俱乐部的作用,其次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发挥俱乐部吸纳大众会员的属性和能力,基于运动员的发展阶段,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构建俱乐部与专业队伍之间的输送渠道。

关键词:俱乐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14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树立了建设目标。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中,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中国人体育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成为新时代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几乎决定着竞技体育的成败。因此,如何在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成为当下紧迫的研究指向和实践诉求。

1对竞技体育人才输送与培养的认知转换

从我国的体育发展历史来看,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举国体制”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社会中各领域的不断发展,举国体制的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创新、多元、开放、发展”的时代特征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提出“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坚持开放办体育,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强调了社会力量要参与到体育事业建设中来。

特别是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领域中,形势不断变化,新的挑战不断出现。在以往的竞赛体育人才培养中,绝大部分是以国家主导为主,不论是以“体校——体工队——国家队”的“优秀运动队模式”,还是院(高等教育)或校(体育中专、普通中小学)、队(省运动队)和所(专业化研究所)合为一体来培养运动员的“三位一体”模式,都是较为正统的官方成长路径,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后备运动员来源单一、“生源不足”和个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及新兴项目对运动员的需求不断上升,机制创新发展的要求不断涌现等新形势,这需要我们对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培养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俱乐部模式被西方许多国家所采用,这种模式对西方国家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高国家竞技水平和保持国家某些项目的竞技优势起到了重大作用。

2俱乐部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实践要素

俱乐部较运动队更加接近大众,例如在英国,竞技體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学校化和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培养模式主要集中于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

在认识到俱乐部输送后备运动员的作用后,如何在实践中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成为首要问题,这包含了选择、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等。本研究尝试从“如何先导性地选择和培养适需的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和“如何建设有效的后备运动员输送渠道”两个方面来回答问题,从而提升我国体育俱乐部为竞技体育提供后备人才的可能性。

2.1扩大招员范围,发挥俱乐部的“大众”和“亲民”属性

发挥俱乐部的大众属性和亲民属性,意在发挥俱乐部吸收大众会员的功能。在德国,成为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几乎与参加体育锻炼画等号,但是基于我国国情并结合实际,一定程度上需要鼓励体育俱乐部的创建,支持俱乐部服务社区、学校和社会团体等,帮助俱乐部的创立与成长,促进俱乐部吸纳对体育感兴趣的,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甚至是想寻求专业训练的人群。

2.2基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阶段找准定位

从时间维度上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流程和阶段,研究指出基本上会经历“培养兴趣阶段——初级训练阶段——中级训练阶段——高级训练阶段”等四个阶段。而俱乐部可以根据人才的发展阶段找准定位,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我国俱乐部还处于新兴发展阶段,与市场和社会的衔接才刚刚起步,所以基于此现状,俱乐部可以从人才培养的前期,即培养兴趣阶段和初级训练阶段着手,一方面是俱乐部自身的资源和实力尚还不足以支撑中级或者高级的专业训练,另一方面是俱乐部可以发挥优势,着眼于幼龄期和低龄期开始选材,培养这些青少年甚至幼儿的运动兴趣,因为往往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的“职业生涯”都是从较低的年龄开始的。

2.3构建有效的从俱乐部对专业运动队的输送渠道

构建从俱乐部到专业运动队的有效渠道是输送后备体育人才的关键。如果渠道无法建立或者不畅通,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输送,俱乐部向专业队伍输送后备体育人才成为空谈。为了实现俱乐部和专业队伍之间的互通有无,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例如俱乐部可以实现和专业队伍之间的信息共享,俱乐部帮助会员建立成长档案,有助于专业队更好地了解会员的个人素质和成长轨迹;还可以采用较为通用的比赛形式来进行选材,专业队可以较为直观有效地看到会员的比赛水平和个人技能,便于选材。

3对俱乐部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未来展望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单一的主体都无法“统筹统办”,所以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过程,正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推动体校特色运动队、俱乐部运动队、大中小学运动队及俱乐部建设。进一步发挥体校和社会俱乐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后备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张健,渠彦超,高力翔.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二)——以德国与俄罗斯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5):59-64.

[2]刘丽莎.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J].体育科研.2016(03):14-18.

[3]郭培宇.“产权困境”下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探究[J].商.2016(35):242.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竞技体育俱乐部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