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提高课堂效率

2019-09-10谢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云雾独立思考自学

谢莉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目的,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该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注重”入手:

一、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能否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求知欲,兴趣是其喜好听课的动力源。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前,我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的美丽草原图,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原、那明镜似的清澈见底的湖水、那鲜艳的各种各样的野花、那奔跑的黄羊、玩耍的小马驹等等,婉转抒情的乐曲、色彩明丽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而热闹,很快就把他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趁热打铁,我说:“同学们,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吧!”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语文课堂也充满了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注重加强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提供机会,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学习状态中。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比如,唱一唱、跳一跳、演一演,画一画、玩一玩等等。既可以搞詞语接龙,也可以猜谜语;既可以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也可以搞演讲比赛、辩论赛;既可以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模拟表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当讲到“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时,我说“仔细品读,你能想象出它们的其他各种姿态吗?把你的想象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的学生动情地朗读,有的拿起水彩笔画出来,桂林的山已在他们的头脑中鲜活起来了。又如,学了《吹泡泡》一课后,我也让学生准备好肥皂水,组织学生吹泡泡,试着用冰心奶奶的方法体验吹泡泡的快乐,感受肥皂泡的美丽、神奇。接着指导学生说说吹泡泡的过程,再写下来。在课堂上我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 通过这些训练,能促使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读的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默读、朗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配乐读等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形式多样地、 反复地、正确地读,就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领悟能力会得到提高,语言的积累也会越来越丰富,并且自觉地运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常常要求学生先按自学提纲读课文,内容一般包括:1、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略知大意;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3、细读课文,边读边想,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4、精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品味欣赏作者写得精彩的部分。学生自学时,老师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辅导督促,特别是后进生的个别辅导。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自学过程中逐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并形成能力。在精彩文段的教学中,也设计好自学提纲,供学生自学,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的第2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这一自然段,我就设计如下自学提纲:

1、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用“——”画出中心句,读读想想中心句与其他句子有什么关系?

3、用“===”画出比喻句,读读想想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4、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想庐山的云雾还有哪些姿态?

5、这一段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这些自学提纲,不但把第2段的内在知识挖掘出来了,而且由于老师设计的提纲切合学生的实际,比较容易解决,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比较快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江总书记讲过: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具体表现为:上课学生不提问或者很少提问。质疑问难多是在老师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在学习开始,老师问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或在学完之后,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不懂的?这时候学生才提问。提出的问题,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对付过去,有的学生是为提问而提问,这种提问有时流于形式。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学生是被动地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习惯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老师总是要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一个标准答案上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

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我想要抓以下几点。

1、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的相长和共同发展。只有当课堂里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师生合作的情境,师生间、同学间才能经常进行讨论与探索,提出评价,寻求结果。所以,要重视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使学生明确,在文化科学知识、在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从而不迷信成绩好的同学,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一切。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交流、展示、提高的机会。

2、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俗话说:“学贵有疑。”古人也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个人,只有先有疑惑,并且积极主动去研究探索才能有创新。比如:听人讲话要想一想,你认为他讲得对还是不对。对,为什么是对的?不对,错在哪里?怎样才是对的?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同意?不同意又是为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老师结合课文的教学,抓住有利时机,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启发、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经常训练,一定能够培养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要注意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启发,又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如果能从四个“注重”入手,相信一定能够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云雾独立思考自学
云雾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魔法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星星
谈独立思考
我思我悟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