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019-09-10张叶小可
张叶小可
摘 要: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是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凝炼,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是理与情高度统一的和谐之美。传统造物思想中呈现的低碳意识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传统造物思想提供了契机。本文就此展开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现代设计;应用
一、传统造物观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可行性
与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不同,当今后工业社会是在以知识开发为中心的技术、电子技术、传播媒介的技术革命中产生的。在工业社会,机械挥舞着大棒,指挥着人们去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旋转而现在,机器扮演的角色是使人与各种环境之间的配合能够接近使用机器生产之前的和谐,人们要求机器对人的了解程度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相上下。人不再被物役,而是物为人们所役。但是,由于传媒的发展,各种信息的大爆炸,使得各种电子影像充斥人们的生活,整个时代己经建立在转瞬即逝的电子影像基础上。与此同时,后现代设计师们就再也不可能同现代主义初期的设计大师那样幻想设计出永恒的产品及建筑来,在信息时代,一切都显得短暂、易变,设计也不得不应付这个新的情况和环境。
现代设计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以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形式风格。针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理性而冷酷的面貌,后现代主义以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持征。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面对后工业时代产生的种种问题,后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希望摆脱物的附庸的困境,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渴求人性复归。在产品设计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平衡,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念在这些趋势上恰恰是可以借鉴和吸收利用的。
二、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作为掌握了工艺发展的工匠来说,他们既是设计者、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工商无法分开,这样在技术上无论怎样分化,每个生产的个体都势必沿袭着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关系,技术仍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声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伦理及政治的重视,因此,人的个体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充分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手艺与经史子集的经典相比,也一直被摆在次要地位。于是,这便促使从事技艺的匠人局限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劳作,并通过劳作的过程,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情感上的慰藉。因此,民艺制作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和经验性的程式化造型特点,造物环境被限制在小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这就促进了造物思想的追求自然的摹仿,对实用功利和民俗感情渗透的主要特征的形成。这些特征既为传统造物提供了发生和发展的有利土壤,也从社会学意义上阻碍了本来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了非纯理性思维的中国式的造物观念,创立了“就材加工”、“量材为用”、“物化创造”的民间造物原则。
中国传统造物观是中国自然观的一个组成都分,中国的“天人合一”,就如《考工記》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一样。中国人所向往建设的世界,是维护自然与人的交流。产品不是人的异己的对立物,而是十分和谐地与人相处一体,既不应构成对人的威胁,也不单纯是人的奴仆。一切人造产品都应该是人的情感的外化,人与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都应该统一到主体与客体情感的交融之中。中国理想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简单的财富积累,而是建立一种人与物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
三、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如何更好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
中国现代设计与传统决裂,失去了文化的给养,如同失去灵魂的躯体,建立灵魂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从我国现代设计开始,因价值判断失误导致离传统越来越远。中国速度、中国制造成了国人的骄傲。我们追求的高大早已背离传统自然哲学观的“高大”内涵。现代设计需要“仁”的造物思想,需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来彻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体系,来引导和创新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本文的初衷。传承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我们对待传统造物文化不能全盘吸收,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传承文化再认识,抛弃脱离时代的东西,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传统造物文化的具体继承主要涉及到物质和观念两个方面。在物质方面我们有很多经典的器物、图形、形式、颜色。现代设计正是缺失亲近自然,与天为善、和谐共存的传统造物精神。亲近自然,按自然规律造物,更应该把人纳入到设计范畴,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主义设计追求利润的弊病,导致人的欲望不断膨胀,当人的欲望越大就会对自然伤害越多。传统造物讲究仁爱、无为的思想,强调造物者必须提高自己的修养,具备天人合一的品行,才能在造物设计中不伤害自然,不伤害自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传承造物思想的终极追求,也必将是中国现代设计遵循的最高法则。我们必须拿起优秀的传统造物思想来为现代设计修身,为其注入具有民族性的精神支柱。
综上所述,把传统造物纳入到整个设计范畴,在传统造物和现代设计中呈现出文化的民族性、整体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征。一方面我们应直接继承应用优秀造物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尽量保持文化符号的特征,延续本身的文化民族性。另一方面侧重于精神的开拓,也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生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传承应用的总思想。为了更好地运用传统造物文化,传统造物思想的传承应用与中国民族性现代设计体系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范永志.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对我国企业产品设计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9,32(01):196.
[2]孟庆红.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谐观”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8(23):176-177.
[3]郭亮亮,胡书可.从《天工开物》看我国古代造物思想中的生态观[J].包装工程,2018,39(20):310-314.
[4]任军君.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25(004).
[5]张颖华,刘洪艳,唐李阳.如何用现代数字艺术手段解析中国传统造物思想[J].传播力研究,2018,2(19):220.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