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助推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2019-09-10向小雪黄勇
向小雪 黄勇
摘要: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城市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被很多地方用来进行城市的治理。论文对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做了研究和梳理,并对我国如何利用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 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
1 引言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创造文明和财富的主要载体,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1]。从19世纪70年代起,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越來越快,促进了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城市的交通、能源、电力、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教育、医疗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2008年,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智慧城市的实践活动也慢慢展开。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对资源和基础设施实施高效的管理,使城市更加智能、可持续地发展。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规划中强调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它能够将城市中的所有资源、系统和服务有效地结合,指导城市建设智慧地、可持续地进行。2015年3月24日,工信部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智慧城市、工业4.0以及信息消费等领域的投资,到2020年投资将达6万亿元。因此,智慧城市高效健康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智慧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智慧城市标准化的规范和引导,标准是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2 概述
2.1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虽然目前智慧城市的实践已经很多,但在智慧城市的定义上并没有达成共识。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引用杨锋老师在《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迅速、灵活、正确地感知、理解并处理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事务,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有力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2]。
2.2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结合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双重内涵,既要满足城市生活中拥有共同认识和利益的人的发展需求,又不能够危害到后代人的发展需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在任一类型城市实现三者的同步发展[1]。
3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3.1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我国由于面积大、各地方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各地区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华东地区尤其是沿海的发达地区发展得最好,我国的智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区域,长江三角洲在人才、技术等方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北京、上海、广州智慧城市的发展处于前列,有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环渤海智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智慧城市群,以及以广州为中心依托港澳的珠三角智慧城市群[3]。中部地区崛起地十分迅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份的智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其代表是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集聚区域。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带动了洛阳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长沙对于湘潭、株洲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成都、南京、杭州等也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据统计,我国所有一线城市以及为数一半的二线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及规划[4]。
3.2 武汉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集聚区域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十分迅速,并且武汉也是我国智慧城市最早启动的省市之一,科技部2010年将武汉和深圳确定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当时武汉出资1000万元做了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计划到2020年,全面实现城市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武汉市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经建成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并且拥有宝贵的经验供借鉴和学习,同时武汉也带动了周边城市如宜昌、荆州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实践方面,武汉在智慧交通方面建立了“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系统,集成行车停车诱导、车驾管服务等40 多项功能,同时“云端武汉·交管”在2015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最受用户喜爱公安服务奖”;智慧政务方面武汉市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技术优势,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建设方式,仅投资500 余万元,就完成了项目建设,成功破冰政府部门网络互通、数据共享,为下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发展大数据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效整合政府部门和汉口银行资源,建成“云端武汉·市民”“云端武汉·企业”等政务服务云平台。智慧社区方面,湖北省将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列入智慧湖北九大重点专项之一,在湖北省建设的17个智慧城市中实施200个标准化智慧社区(示范)。在智慧养老、智慧物流、智能环境监测、智慧教育等其他方面,武汉也有着较为领先的发展。
4 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现状
国际上加紧了对于智慧城市标准化的研究:ISO于2012年成立了ISO/TC 268 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ISO/TC 268/SC 1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量化评估分技术委员,截至2017年底,已经发布国际标准9项,在研13项,并支持杭州成立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IEC于2013年成立了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SEG 1),主要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战略、术语及评价现有标准化活动、参考架构、标准路线图等方面的研究。ITU-T于2013年在SG 5下成立了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焦点组(FG-SSC),主要负责智慧城市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同时,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产生了150多个智慧城市现行标准及标准项目,涉及智能电网、物联网、电子健康、智能交通系统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已启动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相关工作,包括基础标准、标准体系等的研制和规划。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分技术委员会已成立智慧城市应用工作组,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并初步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主要从事城市信息化数字应用的标准研究,同时还从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住区、城市智慧卡、智能家居、数字城管、智能建筑等,目前是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单位。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8)、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 10)、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智慧城市应用工作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都在从事智慧城市不同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武汉围绕自己进行的一系列智慧城市实践都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包括智慧政务相关的云端武汉系列武汉市地方标准,围绕智慧社区建设研制的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系列湖北省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等。同时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积极主导或参与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的研制,内容涉及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并且出台的多项国际标准被“合作共建可持续智慧城市全球举措” (U4SSC) 采用, 成为迪拜、新加坡等40多个试点城市评估标准,更符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
5 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化及武汉发展优势
5.1 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化
智慧城市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使市民可以广泛地参与到其中来协同合作、开放创新,最终实现城市中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搭建平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例如智慧能源,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来优化能源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智慧物流的发展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让用户可以对自己的物流信息全面地掌握,同时还能为公司提供分析数据来优化工作流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降低了交易成本;智慧教育实现了课程的个性化推荐,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减少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浪费;智慧医疗实现了网上挂号、远程治疗、电子健康系统;智慧交通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使市民出行可以避免拥堵,选取最优的路径,使城市的交通更加高效和智能;智能安防的无死角监控能够保障城市和市民的安全;智能建筑能够实现能效的自我调节,实现能源的最佳利用。
总之,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可以实现社会和政府服务效率的提高,城市各项功能间的协调发展。但是我国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还是存在资源共享程度不够的现状,各地方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没有建立全国通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因此,我国智慧城市要想迅速健康地发展,需要统一的规划指导,同时需要统一的标准规范作为保证和支撑。这样才能结合目前新兴的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分配,使城市的发展更加高效、绿色、低碳、协调和可持续。
5.2 武汉在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化方面的优势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提出要“优化提升武汉城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开展武汉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并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强调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服务。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武汉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5]。
6 如何通过智慧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人文本,问题导向——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作为城市中信息和物体的载体居于核心地位,因此要以人为本,实现资源、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并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规划,有效合理——充分利用武汉市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方面的优势采集数据,对城市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布局、路径和方法举措等,构建合理、智慧、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体系。武汉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战略规划,出台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后续会将自身经验通过标准向全国推广,有助于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政府推动,企业合作——政府要加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工作的支持,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国家标准化工作及国际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合作关系,借鉴经验,推动武汉市城市可持续发展。
标准先行,体系构建——构建适应武汉市发展特色的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根据标准先行的原则,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构建一个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只有有了总体的框架,各行业和领域才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身需求建立标准体系。
7 总结
全球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城市实际发展需求制定战略规划,不要盲目模仿跟风。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和管理,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使用,用智慧的手段去发展城市,打造一个融合了智能、生态、经济、低碳、节能、安全、便捷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杨锋. 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研究[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 杨锋, 任雪佳, 邢立强,等. 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2014(6):4-13.
[3] 顾成城.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空间分析——以上海市为例[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4.
[4] 宋刚,纪阳,唐蔷,等. Living Lab 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 3):4-7.
[5] 钱中兵. 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8-04-26)[2018-10-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4/26/c_1122749143.htm ba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