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污损土地如何“重生”

2019-09-10穆伟

资源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重生油田污染

穆伟

中原油田开采40多年来,已由最初单纯的油气开采逐渐转向多元化经营,形成了集油气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同时,石油的开采也对油区周围的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开展土壤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就如何推动中原油田污染损毁土地治理与利用,濮阳市国土资源局组成专项调研组,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

污损土地利用现状和治理难点

自石油开采以来,中原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1.3亿吨、天然气576亿立方米,上缴税费超过680亿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石油的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井喷、采油污水、钻井场废弃物、原油泄漏等情况的存在,对油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破坏。单就土壤污染一项来看,截至2016年底,中原油田濮阳范围内形成的土壤污染面积约3万亩,其中,严重污染面积9600多亩,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落地原油沿地表扩散并向地下渗透,侵蚀土层,改变了地面坡度的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壤结构及成分,使其盐碱化、沥青化、板结化,一些井场、计量站、注水站、联合站周围已无完好的生态植被覆盖。

农田产量大幅降低。中原油田的油区主要分布在该市濮阳县、清丰县、范县,3个县均属于粮食主产区,石油开采造成的土地污损,破坏了土壤构造和成分,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大幅下降。

居民健康受到威胁。据最新研究表明,油田钻井产生的渗漏和废泥浆含有重金属离子和石油烃类,渗入地下后会污染地下水及周边土壤,进而影响周边粮食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中原油田在污损土地治理利用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整体上治理的规模不大、效果不佳。当前治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受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影响,中原油田生产效益不容乐观。自全国普遍实行矿山环境治理利用保证金制度以来,中原油田一直未及时开设专户和落实资金。

治理标准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治理的科学标准,中原油田对污染土地仅通过深挖换土改造、与农户签订一次性退耕补偿协议书等办法进行恢复整治,其他治理手段运用不足,复垦率仅为20%左右。

研究成果转化不及时。近年来,中原油田与清华大学、原国土资源部河北水土研究所等科研院校、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出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等一系列污染土地的修复方法,研究出了取土制砖及“挖、烧、填、养”等治理辦法,但都未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污损土地治理利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油区污损土地的治理和利用刻不容缓。

油田污损土地治理利用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立良好生态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濮阳市既是中原油田开发腹地,也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又是国家批准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城市。目前,全市正在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加快推进油区污损土地的治理利用工作。

油田污损土地治理利用是破解土地瓶颈、强化要素保障的现实需要。濮阳市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用地指标紧张。油田开发建设已征用土地约10万亩,其中,因超开采年限而停用的工矿用地约6500亩,目前,这些土地已闲置荒废多年,如果对这些土地进行治理利用,一方面,能增加耕地后备资源,有效保障耕地占补平衡,为油田转型发展和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用地指标;另一方面,符合耕作条件的土地可还耕于民,继续用于良田建设和农业生产,既能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基本稳定,又可通过农作物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据估算,恢复治理后年收益可实现4300余万元。

油田污损土地治理利用是强化油地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受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中原油田面临形势日益严峻,造成生产形势不佳,产量逐年递减,加之人力、物力等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正常生产已较困难,如果让中原油田拿出大量资金实施污损土地治理利用有点不太现实。因此,要解决当前的困境,需要持续加强油地双方的合作,积极探讨治理难点和问题,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对接,在推进油田污损土地治理方面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这样既符合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也是油地双方加快推进油区污损土地治理行之有效的措施。据统计,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够为中原油田减轻近5000万元的负担。

污损土地治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根据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工作要求,油区污损土地治理也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要求,全面加强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与治理新机制,尽快形成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保护与治理新格局。

认真贯彻上级政策文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河南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厘清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的方法要求,扎实推进中原油田污损土地的治理利用。同时,油地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向上级汇报对接,争取将中原油田纳入国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规划,努力为油区污损土地治理利用赢得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

加强油地复垦共建力度。进一步凝聚油地双方发展共识,着力完善油地协同发展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入推进历史遗留污损土地治理利用。坚持油地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对油田不再使用的6500亩废弃井(场)进行治理复耕,将建设用地空间及规模进行置换,在优先支持油田生产生活用地需要的同时,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用地保障力度。

落实污损土地治理资金。全面整合相关治理资金,在以国家政策资金为支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其带动效应,引导带动地方、民间、金融信贷等多元的资金投资渠道,全力支持油区污损土地复垦工作,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民生改善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用地服务和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油地高层的沟通对接,使中原油田切实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相关制度文件要求,积极主动缴存矿山环境治理利用保证金,将多年来应筹未筹的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为油区污损土地治理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制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建议上级部门高度关注,争取环境保护等部门尽快明确石油污损土地治理复垦技术规范及标准,如对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的面积、地表进行复垦和绿化的条件、站场退役后恢复土地使用功能的时限等标准进行界定,以增强治理的权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作者单位:濮阳市国土资源局)

猜你喜欢

重生油田污染
油田掠影
油田工人
重生
一滴油的后面
每一刻你都将重生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让人死而复生的恐怖之歌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