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小麦晚霜冻害的发生原因及补救措施
2019-09-10谢明明
谢明明
2017年冬季,南乐县受晚霜冻害的影响,小麦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郑麦366、丰德存5号、华培6号等品种冻害程度尤为严重。经南乐县农业畜牧局不完全统计,郑麦366、丰德存5号、华培6号等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约为
2 213.33 hm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1 549.33 hm2受冻严重,减产在30%以上,个别严重冻害地块减产70%以上。
一、田间症状
通过对田间小麦受冻情况的调查,最初受冻小麦叶尖变干,未抽出的小穗个别表现失水现象。随时间推移,小穗抽出后,表现出明显的枯黄干枯,形成“白穗”,麦芒炸开或变形弯曲,有的幼穗出现籽粒缺失,上部或下部出现缺籽现象,穗粒数减少,对产量形成一定影响。
二、分布情况
从田间调查情况来看,受冻地块均有叶尖变干现象。幼穗出现干枯“白穗”的地块多出现在郑麦366、丰德存5、华培6号品种,其中郑麦366冻害级别较高,损失程度较大。
三、冻害发生的原因
(一)天气影响
低温是造成小麦冻害症状的主要因素,也是诱因。2018年小麦返青后,气温犹如过山车,经历三起三落,对一些小麦地块造成了不利影响,尤其是4月5—7日,南乐县遭受强降温天气,降温幅度达15 ℃。据气象部门记载,4月5—7日最低氣温分别为1 ℃、0 ℃、-1 ℃,地面最低温度-4.5 ℃,4月7日出现霜冻天气。此时小麦生长处于拔节后期至孕穗期,大幅降温会造成麦田的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粒减少,形成“光秆”和“秃尖”,最终造成穗粒数大量减少而减产。
(二)品种抗性
从2018年出现的小麦冻害情况来看,小麦品种抗倒春寒能力有差别,一些品种对倒春寒抗性不强,在正常年份未出现异常,如遇极端气温,就有可能出现逆生长。
(三)管理水平
在生产上一些地块管理粗放,播种质量较差,苗情素质较差,出现最初的冻害干尖;有些地块浇水施肥不科学,造成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矛盾,没有形成健壮个体,在冻害级别上也有差别。
四、补救措施
在发生晚霜冻害后,南乐县农业畜牧局于4月8日组织农技人员会同气象局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印发《南乐县2018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乐农牧[2018]46号)和公告,通过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张贴到各行政村,还通过县电视台宣传了补救措施。
(一)对小麦冻害较轻的麦田,加强小麦生长后期管理。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等叶面肥,提高小麦抗逆性,增加千粒质量弥补缺粒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对于绝产的地块,建议改种花生、红薯、大豆等春作物,做到最大限度地弥补因冻害造成的损失。
(三)各乡镇政府积极与承保方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对接,承保方应在麦收前组织力量为受灾农户开展灾情评估,达到理赔标准的尽快进行赔付,保障农民权益。
(四)各乡镇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解释、安抚工作,确保农村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