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四位总统笔下的邓小平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南希尼克松里根

从1972年尼克松登上长城,到1989年东欧剧变,18年间,除去因“水门事件”接替总统职位的杰拉德·福特,美国先后有四位总统曾经与邓小平“共事”。退任后,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这位极为强硬和充满智慧的中国老人。

吉米·卡特

卡特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对邓的印象很好。他矮小、坚韧、智慧、坦率、有勇气、有风度、自信、友好,和他谈判是一种乐趣。他善解人意并善于合作,在这期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人。

卡特和邓小平之间有着理解和默契。他的回忆录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曾经秘密知会卡特,中国准备对越自卫反击,卡特极力加以劝阻。邓小平坚定地表示,他的国家决非软弱可欺。不日,中国对越开战,美国保持了沉默。苏联立即指控。

罗纳德·里根

入主白宫后,里根积极贯彻《与台湾关系法》,先后向台湾出售60架F-5战斗机以及价值6000万美元的相关设备。

面对里根的挑战,邓小平针锋相对,双方展开較量。1981年1月11日,邓小平断言:

同美国斗,必须不惜关系倒退。如果我们不采取强硬政策,肯定今后问题会层出不穷。现在决心要放在后退到1973年联络处的时候,甚至退到1972年以前,也就是尼克松访华以前。只要我们这样做,最后他(里根)还得来。

三年后,里根果然来了。里根描述了与邓小平的会见:

第二天是访问中的大事件,会见中国最高人士邓小平。一个矮小的人,有着厚实的肩膀和黑色、给人印象深刻的眼睛。南希和我一起来了,邓小平微笑着,邀请南希有一天自己再次来中国,他便可以带着她看中国。但是稍后,当我们进入会谈,他的微笑消失了,即刻开始抨击美国的一系列“罪过”:我们对以色列的支持造成了整个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做法,我们未能同苏联就限制核武达成协定……

到了中饭时,早前谈话的强硬已然淡化在充满温馨、愉悦的社交中。到那时,我想我理解了他,他也理解了我。

理查德·尼克松

尼克松对邓小平的描述颇为独到,尼克松写道:

1972年我访问中国时,中国还不是一个强国。有观察家估计,毛泽东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将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打算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做什么”。而在会谈中,中国领导人从未提及经济问题。他们关心的只是战略问题,聚焦于苏联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20年以后,当我第七次去中国时,问题集中到了经济上,他们开始致力于市场经济。在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领导下,中国脱离了教条主义。

邓小平通过中国农业、工业、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全新打造中国的发动机。

乔治·布什

尽管布什当政期间中美关系陷入难局,他却自始至终把邓小平视为老朋友。

1988年11月,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布什上任半年后,先后多次给邓小平写信,希望美中关系健康发展。布什表示:“尽管美国国会试图迫使我断绝同中国的经济交往,我将尽最大努力使这条船避开礁石。”他顶着重压,始终保持了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建议下,1989年12月,布什前往中国。会谈中,邓小平坦言:美国不应该与中国对抗,中国也不把美国看作敌手。自从1972年,中国不曾做任何事情伤害美国的利益和情感。自从1972年,国际局势保持了稳定,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南希尼克松里根
第二个奇迹
第二个奇迹
25美分欠款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