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次

2019-09-10石寒松

公关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伊犁

2019年1月6日

这是伊犁行的第十一天。上午,我与陈总冯总一同走进了伊犁市新华书店。想看看有关伊犁的书籍画册,结果一本也没有。浏览了一圈,因惦记着临走前要为伊犁的朋友们留点纪念,故催促返回了陈总的会所。

下午分别为陈总冯总谭总留了墨迹。因在书店没见到有关伊犁的书籍,为弥补缺憾,陈总开车出去找到了朋友王民斌写的《伊犁回忆》一书,厚厚的一本。书中记叙了先辈们在民国、建国初期、文革等时期发生在伊犁的事。冯总通过电话联系了自己的好友伊犁著名摄影家曹家富先生,曹先生听说情况后欣然相赠自己新出的一本厚重的大画册,并题了字,使画册更显珍贵。在此谢谢伊犁的两位作者!谢谢此行未曾谋面的老师!

朋友们铺好了纸,我既提笔先为谭总写了“志当高远 鹏程万里”。谭总名贤培,是个20多岁的帅小伙,高个圆脸健壮。别看他年轻,事业已做得风生水起。除了帅,企业做得像模像样,更重要的是他还具备了良好的修养,待人处事温文儒雅热情适度。在特克斯县时,他就几次邀请说:“石老师,认识你很高兴。返回伊犁后,我想请你一定挤点时间到我们公司去看看,我约一些朋友与你一起聚聚。我们都喜欢与你这样的老师交朋友。”我说:“回伊犁后看吧,有时间我一定去。”其实我也喜欢像谭总这样有骨气、有血性、爱学习、敢拼搏、愿奋斗、勤创业、一身正气、满怀进取心的年轻人。我认为,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无论在哪个方面做出成就,获得成功,最终都将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都将是把个体生命价值最大化。成功的人士越多,成就越大,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就越大,社会进步的步伐才会加快。因此,我诚挚地希望我所遇到的朋友们都事业有成,走得更高更远。因此我为小谭老总题写了“志当高远 鹏程万里”。

邱继顺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学的财会,却有一手祖传独门绝技,被称为“神医邱”。她专治颈椎、腰椎、关节疼痛,据说手(药)到病除。在特克斯县龙源大酒店曾给我推拿按摩,诊断解说过,感觉她名不虚传。为此特为她题写了“善行天下”。还为青年企业家陈顺强先生的公司的餐厅里题写了“伊河清波鱼肥美,花草接天味俞香。”为企业家冯亚军先生写了“上善若水”。因为冯先生已经为家乡修路修桥资助学校,一直热心慈善事业。为企业家同时也有深厚书画造诣的鹏博先生题写了“德品立世 诗书传家”。

多年来天南地北的走,我不是佛家子弟,但走到哪儿都在劝善,我不是文化大使,但所到之处都在传播文化艺术,我不是励志大师,但走到哪里都想传播正能量。我只是一个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的草根艺术家,做这些是我的本性,也是我的责任与义务。

写字作画时,旁边帮忙的冯总又半开玩笑地说:“石老师下次再来时一定要带上助手,有个伴儿一路有个照应该多好。”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前天在喀那峻大草原哈布撒郎村哈萨克牧民家做客午餐时发生的趣事,那天吃到高兴处,有朋友说:“石老师这不公平,这么好的阳光,这么美的雪原,这么好的美食,你不能一个人独享。下次再来时一定要带上知音一块来,让你的助手伴侣也有机会享受一下这草原美景,感受一下西北人的盛情”。我笑答:“谢谢你的良好心意!我也想带她一起来,只可惜我只是单身。”大伙儿吃著说着笑着,单身的事加上谭总啃马腿骨的事就成了这餐饭的佐餐笑料。我第一次在草原牧民家中做客吃娜仁的经历在欢声笑语中结束,这样的第一次将永存在记忆深处。

6号的晚宴是青年企业家谭总主持张罗的,他果然有能量,还特意邀请了锡伯族专业歌手,少数民族歌手的专业水平令我这个音乐爱好者大开眼界,也为这个告别宴带来了热烈的掌声与欢乐的气氛。“团长”张会斌先生机智幽默,善歌会讲,为夜宴助了兴,添了彩。

在伊犁每天都要经历无数个第一次,正因为这些第一次,伊犁就更令人留恋与向往,伊犁就更具有魅力与吸引力。

1月7日

这是到伊犁的第12天,也是告别伊犁返回陕南的时间。

这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发生在飞机上:乘飞机、火车、汽车我都喜欢靠窗,便于观察。但这天我坐中间,身边靠窗的是一位陌生女士,她不时的拿出乐谱看,我问:“你好,你是音乐工作者?”她答,算不上,喜欢罢了。我见窗外阳光下的雪山好美,就与她商量,说:我是搞美术的,很想靠窗观察拍照……。画没落点,她爽快地答,这很简单,换一下就行了。边说边解开安全带站起来,就换了坐位。只见西北晴空万里,从高空俯瞰山川河流,像一个巨大的沙盘,山脉的褶皱起伏、转折凹凸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晰,正给一个研究山水画者提供了琢磨山体结构的绝佳机会。以往我习惯了上车或飞机就打一会盹,这天在5个多小时的飞行途中我毫无倦意。飞机上供应午餐时,机翼下正是连绵起伏的雪山,我哪顾得上吃饭,一直到飞机越过了雪山,才匆匆打开包装,快速用了午餐,又开始了观察拍照,进入了状态。

飞机掠过天山、祁连山、横断山、黄土高原、秦岭。机翼下一会儿是连绵的雪山,一会儿是峻峭的冰峰,一会儿是辽阔的戈壁,一会儿是苍茫的丘陵,一会儿是平缓的高原。飞机过黄土高原时,我俯瞰着高原上的沟沟壑壑,大面积的梯田,我边观察边拍照,情不自禁地默默哼起了信天游,一遍遍的哼唱着我喜欢的那首《兰花花》。当然只有我自己听到。

人生不知要经历多少个第一次?年龄越小经历的第一次越多越密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物渐渐习以为常,到了青年、中年,生活逐渐成了n次方式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生活最易使人麻痹、厌倦、空虚。我认为克服这厌倦、空虚的最佳方式就是努力工作、学习、思考、培养情趣、旅行。让生活多些第一次,生命的意义,活着的价值就在这无数个第一次的不断累积、叠加中生成。

1月8日

第一次去伊犁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彻底纠正了我原有的两个偏见:一是,一听说去新疆,大脑的第一反应是,那儿乱,少数民族人多,有的民族人粗暴蛮横,去那儿有安全隐患。其实不然,在新疆伊犁工作创业的多位朋友说,现在新疆各地的治安比内地一些地方都好,内地还有可能不时会发生一点纠纷口角,甚至争斗。新疆不会有这类事发生。我在伊犁两周时间,感受到的是人们生活平和,舒适,温暖,人们的幸福指数超过了内地许多地方。少数民族的人们对人友好,和善。二是冬季新疆伊犁冰天雪地,去显然会挨冷受罪。其实恰恰相反,新疆冬季供暖早,室内温度基本保持在20度以上。伊犁四面环山,冬季无风,即使在室外活动,也没感觉到多冷。江苏一朋友在微信里说,大冷的天去新疆受罪去了。我的体验是冬天的伊犁比在家乡汉中舒适温暖。害得我带了充足的防寒保暖衣物用品一样也没用上,在伊犁我还没有在汉中穿的多,回了汉中我还得加棉背心。

伊犁的一位重要朋友说:“伊犁冬暖夏凉,春夏秋三季美得难以用文字描述。因此,石老师你春夏秋冬四季都要来,你会真正看到什么是美,感受到伊犁的诱人魅力。”

是的,伊犁是一个没去过的人值得期待与向往,去了的人值得留恋与怀念的好地方。

我虽然已离开了伊犁,但大脑里依然时常萦绕着伊犁的山川河流,雪原雾凇,人文趣事,故交新友。冬季并不算伊犁最美的时节,但那特有的、别样的美也为我留下了无数个美好而深刻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经过沉淀发酵必然以某种形式回馈这个神奇的地方。

有朋友在我初到伊犁的晚宴上说:“看见伊犁的雪,我就会想起你与你的冰雪画。我就想创造机会一定请你过来走走看看,亲身体验感受了伊犁的冰雪,对你的创作肯定会大有启益。但愿你不虚此行。”在告别晚宴上,朋友们听了我此行的感言后说,看来石老师真的不虚此行。我们看到你在微信里写了那么多的第一次。春夏秋你再来,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第一次,开了春你可要早点来。

感恩伊犁!感谢伊犁关照过、陪伴过、款待过、相遇过的众朋友师长们!再见!

(作者简介:石寒松,画家,作家,通音乐,中国画院签约画家,北京定军山画院院长。 )

猜你喜欢

伊犁
伊犁放歌
伊犁:充满鲜花的世界
编者的话
拯救“中国皮卡丘”
伊犁放歌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