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新闻传播的故事化倾向及其发展

2019-09-10张亚武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故事化新闻传播发展

张亚武

摘要: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新闻传播故事化能满足受众多元文化的需求,各种媒体利用自身独特的传播方式发挥出新闻的最大优势,将新闻的深刻意义融入到故事中,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基于此,本文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论述出现新闻故事化倾向的原因,并提出了个人的意见,以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传播;故事化;倾向;发展

新闻传播故事化是新闻报道中的特殊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时代到来了,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报道已不复存在,记者面对同一新闻源时,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成为媒介竞争的焦点。而竞争的关键便是新闻内容,优秀的新聞作品如精彩的故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对新闻的故事化倾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新闻采写和创新有所裨益。

一、新闻故事化概述

(一)新闻故事化的概念

新闻故事化是当今新闻特写、新闻报道的新体式,指采用故事讲述等方式,细致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在新闻传播中,充分运用故事化叙事优势,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应简明扼要,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故事的可读性强,具有传承文明的功能。因此,故事新闻以其生动形象的内容深受新时代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实,新闻与故事本就同源,古代史家与当今的纪实记者相同,只不过古代传播工具不够发达,传播范围较小罢了。

新闻故事化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故事新闻以追求平民化的风格迎合受众,以软新闻为主,强调文本形式的故事性,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新闻故事化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文学手法,赋予新闻一定的故事效果,注重人物的刻画、背景的交代等。新闻故事化是新闻文本呈现的特点,是新闻媒介为适应生存发展的需求对自身进行的调整。新闻故事化从读者需求出发,增加了软新闻比例,通过平民化的内容实现新闻带给受众的心理满足感。

(二)新闻故事化的特点

新闻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首要特征。故事化新闻报道坚持社会现实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故事化新闻的生命,是区分故事新闻与文学的特色标签。新闻中的每件事例都由记者采集,一些记者为弥补采访缺失,在新闻写作中进行想象,则失去了新闻的意义。

故事化新闻报道注重形象化的描述,描写是达到生动形象的最佳武器,西方新闻写作强调以小见大,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诠释新闻的主旨。此写法较直接说理更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

故事能从一种媒介转移到另一种媒介,转移中不会破坏故事自身的稳定性,叙述情节时,细节的处理非常关键。细节是故事新闻采写、制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故事新闻注重人物的人性,描述人的生存价值,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优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新闻的故事化实质是借用文学技巧写新闻,写作手法强调趣味性与矛盾冲突,一般情况下对新闻的时效性及新闻来源重视不够,因此,记者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不可忽略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在以商业文化为特征的消费社会语境下,受众是社会信息的源泉,要改变以往媒体为本的模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视角的平民化是亲民性的写作策略,平民化视角叙述新闻代表大多数人的观察视点,成为故事化表述的惯用手段。

国外的媒体早就开始了故事化的表达,而国内的《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等媒体近年来也开始探索故事化报道,以平民化视角进行新闻素材的挖掘,极力挖掘社会新闻的趣味性,使观众在轻松的环境下解读新闻故事蕴含的意义。

故事化表现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能改变千媒一面、新闻报道枯燥干瘪的痼疾,符合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需求和受众对新闻阅读的要求。

二、新闻故事化的弊端

(一)削弱社会舆论功能

故事化倾向的新闻传播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连续性的新闻故事能更好地维持受众接受信息的积极性,但其存在一定的弊端。故事化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能被大量戏剧化内容吸引,故事化新闻产生的社会舆论效果大大削弱,新闻应传递的信息被遗漏,导致受众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度降低。

(二)改变了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过于追求新闻情节会使记者的主观色彩介入,被再现情境取代。新闻故事化使得报道或节目更有话题性,但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三)使新闻趋向低俗化

新闻缺乏对受众真正的深层次关心,传播内容的不断故事化使一些弱势群体逐渐处于边缘地带。新闻采写者以猎奇、炒作心理使当事人隐私被曝光,记者用非人性的手段挖掘新闻故事,缺乏对人的尊重。

新闻故事化倾向以商业利益为动力,商业支配媒体将人的情感作为商业资源开发,使新闻舆论监督避重就轻,破坏媒介应有的本质,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新闻故事化以讲故事为主,强调故事情节的重要性,故事情节成为新闻制作首要重视的内容,导致新闻传播的片面化。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会使用粗俗的语言,导致新闻的低俗化。

三、新闻故事化倾向的规范

(一)提升故事新闻中故事的质量

故事化倾向存在一定的合理}生,但同时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关注如何让故事化新闻趋利避害,使故事化新闻更加规范。故事化不仅要在形式上以叙述为主,更应使受众获得满足,让新闻传播硬新闻仍为主流。

新闻在遵循事件的真实性前提下强调事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置悬念可以让受众对新闻更加充满兴趣,这也是大众传媒特性反映的体现。新闻报道是以已发生的事件为基础,但新闻细节是受众不可知的,而事件的细节描写恰好是媒体擅长的,可用更遵循传播规律的方式还原事件。

新闻记者的立场与语言特色决定着新闻的传播效果,记者应结合新闻传播规律,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寻找正能量、有故事的典型报道对象,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者艺术化的手法将其讲述、制作出来,努力提高稿件或节目的典型性、曲折性、故事性、可读性、可看性,赢得受众的喜爱。

(二)提升故事新闻的整体水平

稿件或节目要传达作品的个性,需要版面或栏目对其进行包装,这就要求版面或栏目形式要新颖,设计要符合受众的需求。形式是内容的体现,在包装上结合稿件和节目内容,突出版面或栏目特色,充分调动受众的阅读或观看兴趣。

新闻工作者要使故事化新闻吸引观众,充分发掘新闻中的关注点,以—种艺术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在情景再现中不能失去其真实性,要把握其尺度,利用艺术化叙述方式使新闻的整体品味得到质的提升。

(三)新闻故事化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故事化写作技法首先应把握细节,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是表达新闻内容的重点。但细节描写过多,会使新闻变得臃肿,弱化了新闻的重点与主题。因此,对细节的描写应尽量选择动感的细节和准确简洁的描写,以充分调动读者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观存在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事件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价值的基础,故事化的新闻创作方法注重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只是再现人物的行为,会使新闻流于表面形式。因此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应展示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想象手段,使新闻打破平铺直叙的尴尬境地,使新闻多姿多彩,更富有故事情节,从而强化新闻的主题思。僵记者发挥自我想象时应切忌凭空想象,必须坚持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基本原则。

四、结语

新闻故事化是在考虑受众需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媒体走向差异化、大众化、可读可观化的必然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故事化倾向会发展到顶点,出现更合理的新闻方式。因此相关工作者应让新闻故事化更加规范,让新闻报道更符合受众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新闻故事化的合理性,论述了新闻故事化倾向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故事化新闻传播发展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区域发展篇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