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的瓶颈和变革

2019-09-10别君红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变革实践教学

别君红

【内容摘要】在影视艺术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纪录片创作往往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纪录片教学是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一门专业课。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如何探讨更好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是从事纪录片课程教学的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实践教学;变革

近年来,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学生在数量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纪录片创作相关课程由于兼具理论价值和创作价值,往往成为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必备的一门专业课。尤其是伴随着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纪录片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刺激了相关院校改革“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及创新机制研究成为国内影视传媒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通过多年跟踪研究国内高校编导专业“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案例,结合自身带领的团队进行纪录片实践教学的创作经验,试图对高校纪录片教学现阶段的主要瓶颈以及未来的变革思路做一些探讨。

一、当下纪录片实践教学的现状

在纪录片创作类课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拍摄创作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尤其在本科教育阶段,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加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此提高本科学生的创作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在高校影视艺术类专业课程中,纪录片创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资金短缺、实践人才匮乏等多方面原因,目前纪录片创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模式内容简单,流于形式

在以往的影视编导教学中,实践教学一直被强调,但却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布置拍摄任务,学生完成拍摄作业,这是否就是真正的实践教学?做好纪录片教学的实践环节,教师首先要对实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实践教学首先需要学生有更高的参与度,但教师的参与更重要。一个纪录片的创作从选题到拍摄直至最终剪辑成型,每一个阶段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对于初次创作纪录片的学生而言,对素材的选择、对结构的把握、对主题的表达,教师在實践阶段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应该是在场的。如果仅仅是学生拍摄完成后由教师给一个成绩,这对于提高学生能力作用甚微,也背离了倡导实践教学的初衷。让实践教学不再流于形式,探讨实践教学的科学模式,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二)学生实践缺乏积极主动性,自主性差

实践教学的初衷是能够让学生摆脱相对比较枯燥的课堂理论教学常态,在实践中获得学习专业的兴趣和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处于被迫实践的状态,学习热情匮乏。究其原因,是因为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都会有一个共识,理论教学内容必须严谨规范,由浅至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才会逐层深入,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而对于纪录片实践教学,这种系统训练的意识则会相对薄弱。实践环节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如果实践环节等同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5分钟纪录片”“10分钟纪录片”,没有教师系统的指导与细化的讲解,学生实践作业完成的难度必然增大,也会出现不想实践甚至抵触实践的情绪。实践教学的初衷没错,需要改进的是我们的运行机制。让学生在创新的运行机制中对实践教学有兴趣,进而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专业动手能力,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两极分化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对理论教学的忽视。许多教师重视实践教学但却往往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将理论教学放在一个相对薄弱甚至忽视的位置上,这也是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举例来讲,在一个“美食”选题的专题片教学环节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理论课时分析《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美食”类纪录片的代表作品和成功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现场拍摄美食的制作过程和人物故事,最后在理论课时部分结合学生创作经验总结此类纪录片的制作技巧。这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充分互动,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创作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反之,则不然。探讨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对理论知识的渴望和认识,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纪录片实践教学的变革思路

在新媒体全面发展的时代,纪录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高校纪录片创作教学的改革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可能性。媒介在变化,纪录片创作的内容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市场在变化,纪录片追求的求真求美则不应动摇。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实践教学必须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以及纪实美的缔造者。

(一)培养融媒体时代纪实内容生产者

以往的编导专业开设纪录片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理论层面让学生学习纪录片的理论与历史,掌握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规律,为学生未来进入电视行业从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奠定基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既面临竞争,又在不断深度融合。对于纪录片来说,纪实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体中有不同的呈现样式。在电视媒体上,电视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引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又一个发展高潮;在纪录电影方面,《二十二》等纪录片也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共赢。在新媒体领域,纪实的内容与新媒体平台融合更加多元:2018年6月哔哩哔哩与旗帜传媒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人生一串》、腾讯视频2018年10月主推的自制纪录片《风味人间》,均为网络视频平台自制纪录片的全新尝试;在手机媒体微信等平台上,以《二更》为代表的纪实短视频也引领着纪实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因此,高校本科阶段的纪录片创作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媒介在变化,表达更多元,“纪录片创作”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既要能够满足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实践要求,也需要满足新媒体纪实节目创作的实践要求。只有这样,纪录片教学的实践环节才能在保持传统电视纪录片创作基础上适应时代进步和媒体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纪实美的鉴赏者和创造者

纪录片教学注重实践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但实践教学的尺度把握非常重要。媒介形式千变万化,高校本科教学培养的应是融媒体时代多元纪实内容的生产者,但万千变化之下不变的应该是学生对纪录片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应该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对纪实美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媒体的发展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新媒体低门槛的准入也导致如今许多网络纪录片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部分作品粗制滥造,主题混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呼吁拥抱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但是坚持认真专业的制作态度、避免低俗化倾向、避免一味追求点击率及收视率,引导培养纪录片受众的收视习惯,在当下仍然十分重要”。①这就要求经过专业训练的纪录片创作能够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平和艺术鉴赏力。毕竟能够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人生百态,社会变迁,传达人文关怀和正面价值,才是纪录片的独特魅力。这对于纪录片来说是任何时代不变的准则。

三、纪录片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面对纪录片创作实践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学生实践主动性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诸多问题,结合当下纪录片行业对纪录片创作者的要求,总结国内高校纪录片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高校《纪录片创作》实践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实践教学改革与媒体发展同步

针对前面提出的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诸多问题,我们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更新实践教学模式内容的问题。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精细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运用新媒体教学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互动,只有这样实践教学改革才能与媒体发展同步。

1.重视板块式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对接

研究教学我们发现,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合乎常理但却达不到最佳效果。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感觉枯燥,进行实践创作又因为理论匮乏影响作品的质量和高度。因此,在纪录片教学实践中应尝试板块式教学方法,一个理论板块配合一个实践板块,这种精细的教学内容板块划分方式能够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对接,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纪录片创作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板块出发,以“美食”“手艺”等板块作为切入点,教师带领学生分组集体创作。在集体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慢慢让学生带着热情自己发现选题进行纪录片创作。实践证明板块教学能够化繁为简,由易到难,对于引导学生创作效果良好。实践教学是一个逐层推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需要任课教师更有责任感和付出精神。

2.启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热情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拒绝“布置作业+学生拍摄+教师点评”的传统粗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精心设计和逐层推进,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纪录片实践教学中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创建真实情境,设计相关任务并引导学生去完成,将学习过程与完成任务的过程结合起来,以任务完成的程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②例如,当我们尝试要求学生去创作一个5分钟人物类纪录短片时,任课教师除了要在理论课时分析讲述此类纪录片的制作技巧外,在学生创作环节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任务划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选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后决定最终拍摄选题,制定拍摄大纲;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本组选题纪录片制作技巧,从案例分析角度学习制作经验;再次,教师辅导制作完成纪录片作品后以小组为单位做最后的作品展示和经验总结;最后,指导学生通过建立公众号等方式对自己创作的纪录片作品包装宣传。通过以上细化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的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

3.充分开发新媒体潜能,实践教学紧跟时代需求

如今的纪录片创作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应该更新教学模式内容,更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内容层面,除了传统电视纪录片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应该增加新媒体纪实短视频等训练内容,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够与媒体发展接轨。除此之外,新媒体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往学生创作的纪录片作品往往在教师点评打分之后就尘封在硬盘里,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作品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间,不论是在视频网站上传作品获得关注还是在微信、微博平台建设自媒体号进行作品的宣传和运营,新媒体的发展都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新媒体发展确实能够带来纪录片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革新。借助新媒体方式纪录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充分互动。

(二)积极为学生开拓实践渠道和作品出口,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助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在纪录片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师应该努力寻找实践成果展示的渠道。如今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为学生作品展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优酷、爱奇艺等平台上传自己的作品,教师也可以通过申请公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纪录片展示平台。点击量的增加、陌生人的好评都会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此外,有条件的教学团队通过项目制教学方式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成熟的项目运营机制,优秀的学生纪录片作品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纪录片理论与实验》课堂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做项目’的方式促使学生得到历练,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③当然,项目制教学对于经费投入、考评机制、版权运营等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除了自行开发的实践作品展示平台之外,教师也可重点推进学生实践作品与媒体需要接轨。优秀的学生纪录片既可以向传统电视媒体输出,又可以在新媒体中展示。例如,将学生实践创作作品与电视台节目关联;又如根据一些短视频平台要求创作投稿,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能够在电视台或新媒体平台播出,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除此之外,积极鼓励优秀的学生作品参与不同形式的纪录片奖项评选,这也将大大提升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三)建設多层次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机制的创新离不开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纪录片创作教学中更需要具有理论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但大多数青年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相对不足,因此这一课程必须建立多层次的指导教师队伍。例如我们在教学中邀请国内一流的纪录片导演为学生做创作经验专题讲座,邀请一线的纪录片创作者亲自上阵指导学生的具体创作。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可以接触最新的业界发展动态,还能在动手实践方面得到指导,多层次的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提高创作能力很有帮助。

此外,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很有必要。除了传统的电视台实践基地外,新媒体实践阵地的开发也非常重要。我们与知名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二更“更青岛”合作建立新媒体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实习期间可以到“更青岛”参观学习,具有一定创作水准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具体作品的创作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创作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四、结论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纪录片市场的繁荣,当下中国纪录片领域对优秀的纪录片创作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各类影视评奖中纪实单元奖项的增多也激发着学生的创作热情。因此在高校纪录片类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创作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纪录片创作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智利纪录片导演古兹曼谈到纪录片的价值时曾经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的确,当下的中国纪录片创作既需要记录当下中国人生百态社会变迁,更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这是对高校培养纪录片创作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注释:

①徐锦、何苏六:《2017 年中国纪录片行业盘点》,《电视研究》2018年第3期。

②张方敏:《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电视纪录片”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48期。

③王玉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电视实践教学探索——以“纪录片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为案例》,《科教文汇》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变革实践教学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经理人变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