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管理状况研究述评

2019-09-10郑昕怡

电子乐园·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综述

郑昕怡

摘要: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做出一个研究,主要有身体上的健康及心理上的健康研究,生活近况及社会保障对于空巢老人的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对近年的文献检索和分析,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的研究做出综述。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综述

一、对于空巢老人的定义

对于发展中国家,对于老人的定义,指那些年龄60岁以上的人群,就已经属于老年人。老年期被视为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老人又可分为:年轻老人指60岁或65岁到74岁的老人;老年老人指75岁到84岁的老人;高龄老人指85岁以上的老人。而空巢老人则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者夫妻双居的老年人。这一群体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有学者将空巢老人定义为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只剩下一对夫妻独自生活的老年父母。第二,人们认为空巢老人是指只与配偶或一个人单独居住的老人。此定义与前一种稍有不同,他们觉得独居的老人也应该是空巢老人。第三,研究者把空巢老人界定为那些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的老人[1]。“空巢家庭”是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来的,一般是指无子女或者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2]。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3]这一群体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长期身边没有儿女的陪伴,这些老人的内心孤独,生活起居都是靠自己一个人,甚至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每天的生活很平淡,没有儿女的照顾,没有儿女的安慰,甚至活动范围都只是与隔壁几家中的其他老年人,与他人倾诉谈心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空巢老人就是社会上存在的这样的一个群体。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况、质量及产生原因

2002年6月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策研讨会”上提出,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应包括:(1)经济保障,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经济收入、生活开支等;(2)健康状况,包括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精神卫生等;(3)精神文化生活,包括文化教育、情趣爱好、文体活动、感情需求;(4)生活环境,包括居住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国老年医学会概括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对自己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生活满意的程度和对老年人生活的全面评价[4]。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已经习惯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亲力亲为,甚至一些在常人做来是容易的事情,在老人眼里,却是艰难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是孤独感和无助感,还有生活上的一些制度无法得到保障,物质需求和健康保障无法得到满足,农村制度的不健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怀力度不够,以及农村老人的年纪大导致自身行动不便,日常的生活起居无法得到照料,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更加低下。空巢老人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和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上都低于非空巢老人。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相对较好,但独居空巢老人在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明显弱于有子女或配偶共同居住的老人。此外,相对于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更加堪忧。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而近年来空巢老人獨死家中的事件也屡见报道[5]为何社会上,特别是在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会明显比城市多,农村空巢老人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徐宪(1995)在研究空巢家庭后认为,自然经济为主的适合于大家庭乃至大家存在的传统社会已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慢慢的消解,这是空巢老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住房条件、家庭成员就业和经济收入状况、家庭人际关系、代际差异等是导致空巢老人出现的现实原因。赵芳等(2003)认为,老人空巢与个人经济能力、居家意愿、家庭关系、赡养观念、社会住房条件等有关,并且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原因是主要因素,社会发展必然导致空巢老人出现。陈晓敏(2004)运用现代化理论,认为空巢家庭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性现象,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家庭将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在此基础上,他认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大,城市人口激增,农村空巢家庭向城市空巢家庭转变,将成为未来老年家庭最重要的类型[6]。

三、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管理状况研究方法

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研究,同时需要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可以用问卷调查法,走访或者电话询问等方法,调查调查应该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体育锻炼,个人病史,体检情况等方面[7]。同时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交情况,对于自身疾病的护理情况,对于其他疾病的预防方面,也应进行调查从而提供数据。

四、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管理状况的研究状况

由于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加,身体健康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身体器官出现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出现各种例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等的各种疾病以及一些难以治愈的例如癌症等等。但即使是身体健康程度较高的一些老年人,他也会至少都会有一些普遍得到腰酸背痛,就会导致行动不便。张宁等人在山东省某农村空巢老人相关调查中发现该村92.2%的“空巢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69.2%,62.6%。姜娜等人在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研究中采用分层一随机一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1.4%,两周患病率为37.O%,与非空巢老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率(42.1%)却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50.2%)(P<0.05)。杜静等人在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中的研究显示所调查的人群中97.4%有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88.6%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77.3%有功能日常生活自理障碍。戴华龙在如何降低农村空巢老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研究中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空巢老人COPD患病率为16.8%,研究结果表明子女是否常回家探望是农村空巢老人COPD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之一[8]。相当一部分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慢性疾病是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寡居老人是重点弱势群体[9],重点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许多的空巢老人都有存在身体上的健康问题,都会被或大或小的一些疾病缠身。然而由于没有子女在身边,这类老人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问题的关注度会比那些有子女在身边的非空巢老人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度会明显低一些。

五、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管理状况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他们不善于与人交流,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时间一长,其思维能力,记忆判断能力等也会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期抑郁症及老年期痴呆等老年性精神心理疾病。这一类老人容易存在一种称为空巢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的核心是缺乏爱。爱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状态,是生命质量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乏爱,身心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生命质量的全面降低。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大多会有孤独感、失落感、惆怅感、抑郁、行为退缩,缺乏安全感等表现,。有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前老人感到经常孤独与偶尔孤独的比例之和不到17%,但是,子女外出后,老人的上述两项之和却上升到50.8%。许多空巢老人长期独自在家就会认为自己被子女遗忘,抛弃,内心有很深的失落感。另外农村空巢老人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随着子女的外流,空巢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事实上,他们已从过去的照料接受者变为照料提供者,心理上随着巨大的压力,从身体上来说他们必须要继续耕作下去,以获得微薄的经济来源;而他们在身体上的过度消耗,易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10]。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和抑郁,并且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焦虑抑郁症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它可导致严重的情绪异常、躯体功能下降并增加死亡危险[11]。由于缺乏成年子女的陪伴、情感慰籍及可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缺失,空巢老人心理问题较非空巢老人更为严重,常表现为“空巢综合征” ,包括不良心境、失眠、头痛等躯体症状,如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导致老人性格改变、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同时,由于过分担心外出子女的生活状态,空巢老人焦虑程度更为明显。以上因素将严重消耗空巢老人的心理能量[12]。

六、对我国空巢老人健康管理状况的未来展望

农村空巢老人对于儿女提供的物质帮助以及情感上的沟通支持十分依赖,如果一个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不好,或者子女经常在外导致无法经常探望以及关怀老人,这一系列都会使老人产生身心上的问题。以及社会养老机制不够完善,对于空巢老人,有些农村的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上没有对农村空巢老人提供足够的帮助以及关怀,农村经济不够城市发达,使得许多老人的儿女离开他们外出工作,使许多老人被迫成为空巢老人。而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这类老人的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儿女的陪伴在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大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力度,对农村空巢老人展开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调查来对他们实施一些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努力改善城乡经济结构,让更多年轻人能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也能陪伴在父母身边。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环境,让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得到改善。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国家,社会乃至家庭都应该重视同时共同努力,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机制,确保农村空巢老人能够和非空巢老人一样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让农村空巢老人这个群体不是越来越大,而是应当努力缩小这个群体的存在,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能够成为非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才能使一个老人得到晚年生活的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卢慕雪,郭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02):263-271.

[2]李艳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04):84-86.

[3]齐晶晶,孙大虎,刘腊梅.农村空巢老人对老年常见疾病预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2,(18):1-3.

[4]姜娜,廖淑梅,我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128-3130.DOI: 10.3760/cmaj .issn.1674-2907.2008.29.043.

[5]姜娜,廖淑梅.我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128-3130.DOI:10.3760/cma.j .issn.1674-2907.2008.29.043.

[6]聂志平,温忠文.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17-121+130.

[7]位艳杰,李丽华,农村医疗服务与空巢老人健康问题有机结合的研究[J]才智,2015,(18):361.

[8]李艳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04):84-86.

[9]项岚,陈忠梅,田秀丽.农村寡居老人健康状况及护理服务需求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6,(16):192-195.

[10]崔维珍,王金东,张桂敏等,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概述[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4):256,后插1-后插2.D01:10.3969/j .issn.1007-3256.2011.04.029.

[11]高修银,张程程,孟庆涛等.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19): 5529-5531.D01:10.3969/j .issn.1005-9202.2014.19.096.

[12]苏红,周郁秋,王丽娜等.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5):413-417.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综述
麦香遍地粮满仓——山西省“三夏”生产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