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利用齐头并进 文旅融合锦上添花

2019-09-10罗敏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

罗敏

摘 要:文物资源是是历史的见证,恰逢文旅融合的大背景,文物保护的同时更需提高大家活化利用中华文化遗产的意识,在传承中守护文化遗产,在守护中传承记忆,让文化遗产不仅“活”起来,更要“火”起来。在新形式下,“文物+旅游”互惠互利,再次给我们提供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活化利用;传承记忆;守护文物

一、台商区文物保护现状

(一)文物古迹资源丰富

漳州台商投资区文物分布点较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白礁慈济宫、江东桥、天一总局、林氏义庄、东美曾氏番仔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白礁王氏家庙、白礁潘氏祖祠、东山新大厝、东山许坂番仔楼、埔尾妈祖庙、鸿渐高阳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文物登记点115处,全区共计文物保护单位151处。

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古建筑类,如白礁慈济宫、林氏义庄、埔尾妈祖庙等;二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如石厝大队米电厂、玉江灌溉水渠、沙洲人民公社等;三是名胜古迹类,如郑和庙、慈寿宫、黄氏家庙等;四是古墓葬类,如唐代丁儒墓、黄都护墓等;五是石碑、石雕造像、石刻类,如明代林魁水利功德碑、元代石雕观音造像、南朝宋龙池岩摩崖石刻碑记等;六是古桥梁类,如江东桥等;七是古遗址类,如青铜时代的丁厝山遗址、金山瓷窑址、龙江山遗址、张村山遗址等。

(二)构建“4D”立体“文物+旅游”体系

台商区以“一查二防三修四宣”为主线,构建完善文物保护体系,对全区文物单位进行有效保护。一是巡查。加大巡查力度,将文物日常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文物协管员与志愿者相结合,形成对全区151处文保点的安全巡查网,并制作文物安全巡查记录,与协管员配合对辖区内30个有文物点的村进行定期安全排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有效地保护文物遗产。二是防护。加大防护保养力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标准,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最小干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保养与防护,目前已对全区 16处蚁蛀严重的文保单位进行白蚁防治(其中国保3处,省保6处);正在进行国保单位白礁慈济祖宫防雷、消防工程的设计方案编制。三是修缮。加大修缮力度,根据文物修缮的轻重缓急进行文物修缮。目前正在进行修缮的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1处,三普点1处,截止目前已投入约500万元进行修缮,已基本完成省保单位埔尾妈祖庙的修缮施工,三普文物点玉江村忠威庙的修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四是宣传。以宣促保,在宣传全区文保单位特殊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同时,增加人们对文物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把文物安全宣传常态化,以“走到哪里,宣传到那里”为目标,结合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行文物遗产保护宣传,把文物安全宣传常态化。2019年3月,开展品读侨批进校园宣傳活动,把文物保护宣传深入流传小学,邀请了角美资深文物专家进行授课的同时,并开设《探寻文物故事 品读天一侨批——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暨“传承守护”文物故事进校园》讲座。6月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举办第二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传承·守护——让文物融入生活”宣讲进双十活动,通过闽南日报、漳州广播电视报、漳州台商区新闻、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社区等市、区级新闻媒介对本次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增强学生、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同感,提高其保护意识。活动发放《中国文物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刊》和文物安全宣传单共计800份,制作展板37个,向学生分发笔记本等宣传用品2000件,挂宣传横幅6条,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电视新闻等媒体进行宣传。今年5-8月,在全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首届主题为“讲好文物故事 开启寻根之旅”的文物保护征文比赛,共收集到参赛作品204篇,其中小学组120篇,评选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及成人组获奖作品83篇,并将获奖作品汇编成《跟随文物去旅行》书,总计300册。今年9月,举办“我为文物发声 让文物活起来”首届金牌讲解员大赛,参赛选手全部是台商区各行业,经过一个多月的初赛、复赛,共有15名金牌讲解员脱颖而出。通过比赛,不仅提升了台商区文物讲解队伍的讲解技能水平,展示了一线文博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0月,在《漳州广播电视报》正版推出《传承历史印记 守护文物“本色”——漳州台商投资区治理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国庆专版。

二、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针对目前全区文物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我们以“传承记忆 守护文物”为目标,扎实推动全区文物保护工作更上一台阶。

(一)把文物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福建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将文物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调研工作的通知》(闽文物字【2018】219号)的文件精神,“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把文物工作例如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落实文物安全“四纳入”,将文物事业经费纳入每年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文物安全经费投入。

(二)加大文旅退推广力度,提高全区人民文物保护和旅游活化意识。要充分发挥报刊、杂志、公众号等媒体舆论的引导作用,利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以及民俗、节庆活动等特定日子,通过有奖竞答、图片展览、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全区历史文化遗产。

(三)健全文旅人才队伍,吸纳社会优秀资源,扩充志愿宣导人数,拓展一支有热度、有情怀、有魅力的志愿宣导团队,进一步挖掘全区文化内涵。加快文物保护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新形势下处理应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能力。

综上,有效传承记忆、守护文物并合理利用文物旅游资源,才能彰显一个区域身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魅力,也是每个部门和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擦亮全区文保品牌,树立优秀典型形象,才能让文化更自信,让“文保”工作更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旅游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我们一起“云旅游”
新时期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思路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议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之间的关系
小A去旅游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