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推动村级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9-09-10吕永明
吕永明
为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南京市档案部门于2017年启动首批“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以项目为依托,在全市遴选16个镇(街道)、村(社区),以村级档案工作规范化现代化为目标,以农村基层档案基础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文化传播为重点,深入挖掘、梳理、展示乡村记忆资源并使之档案化,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美丽乡村档案品牌。
一、努力推动村级档案工作提档升级
乡村是中国基层社会、文化单元,伴随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村级档案来源日趋广泛,内容不断丰富,村级档案工作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应当发挥基础性作用。在“乡村记忆档案”试点工作建设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吸收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立足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档案部门和试点单位的工作职责和阶段重点任务,加强验收评估,努力提高项目绩效。市档案部门于2017年10月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乡村记忆档案”项目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全市“乡村记忆档案”项目试点工作推进会,围绕村级档案室建设与依托村史馆的档案精品展陈工作两大主题,对各试点单位统一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培训,统一项目试点工作考核和组织验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试点工作首先是着力改变村级档案工作基础薄弱的局面,在市区两级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下,项目试点各单位共同努力,构建档案工作制度体系,健全档案工作队伍,改善档案工作硬件设施,建设了一批符合标准要求的档案库房,实现了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其次,立足乡村档案的原始性、直观性和凭证性,认真加强档案收集、整理、展陈、开发及保护工作,明确要求各试点单位制定《“乡村记忆档案”项目文件材料收集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重要档案公开征集活动,将散存于社会民间的重要史料、照片、音像、实物等档案资源收集归档并规范整理,提高了农村基层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村级档案工作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初步形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市区档案部门结合项目建设对镇村档案工作规范化提出指导意见。部分试点单位在达到档案工作“六有”目标的同时,积极开展规范化建设,建成了一批基础建设扎实、各项业务工作有效开展的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其中高淳区古柏镇武家嘴村通过了省五星级档案室复查,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在省三星级档案室基础上高标准筹建街道档案中心,探索“村档镇管”的农村基层档案工作新路径。通过省星级档案室建设,全市村级档案工作提档升级,走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在村级建档过程中探索乡村记忆档案化路径
市区档案部门始终将村级档案资源建设作为项目推进的重点要求,宣贯执行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第12号令和《江苏省<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指导加强村级文件材料的收集,特别是梳理近年来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事项,如村级民主管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民合作社建档等,有目标地追溯可能散失在村委会和村干部手中的文件资料。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和专业优势,将档案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应用于乡村记忆资源的保护传承之中,尽可能将口述传承、体化实践、文献记载、器物遗迹等资源进行记录、捕捉和转化,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记忆档案,从而推动乡村文化遗产的档案化管理。
为突出地方历史文化及乡土人文特色,各试点单位开展了丰富的档案史料征集活动,制作和留存了一批记录本地民风民俗和口述革命历史的音视频档案。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外沙村邀请厦门大学专业团队,针对当地移民村落的特点开展访谈,理清文化来源和变迁,重建村史村志,形成外沙村口述史。溧水区洪蓝镇傅家边村对村落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归档,构建了包含文字、图片、音视频在内的“乡村记忆档案”数据库。通过乡村文化遗产的档案化管理,镇村基层建档范围扩大,资源结构优化完善,特别是档案工作在乡村记忆的保护传承中搭建了自身的建设平台,发挥了主体作用。
在加强收集的同时,各区各试点单位还积极开展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将区档案史志部门的智力优势和镇村档案史料资源结合,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编研成果。如参加项目试点建设工作的高淳区古柏镇武家嘴村是“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村”,人居生活环境优美,特色产业成熟。此次高淳区档案部门组织力量对区档案馆及武家嘴村室藏档案史料进行挖掘梳理,综合编写《武家嘴村志》,全方位展示了村委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实现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有效地发挥了档案的价值。
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记忆档案”展陈活动
2017年8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加快营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当代田园乡村。形势要求我们抓住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机遇,在项目试点工作中立足寻觅乡土根脉,挖掘传统文化,延续农耕文化,珍视红色文化,将档案元素有机地融入乡土文化展演,讲述农村自己的“乡土故事”。各试点单位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依托村史馆、乡贤馆、乡村博物馆等场馆设施,深入发掘利用档案信息,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展陈项目,显著增强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在实践中,南京市既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也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着力强调档案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和试点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呈现档案信息的能力。按照展陈活动“一村一面”的工作要求,梳理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乡村记忆资源进行重新解读和深度再加工,创作出新时代的乡村叙事。如有的镇村在策划展陈时将沉睡的民间文化记忆以乡土歌曲的形式向社会推广,有的与当地农民画创作中心整合并将其打造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市场开发基地,还有的将村史馆与村民议事场所建设相结合,分板块介绍当地抗战史实和英烈事迹,精心描绘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精神面貌、乡村发展变化对比,增强村民及访客对幸福生活的體验和美好前景的信心。这些独具特色的优秀案例将我们的社会记忆与人们的“乡愁”情结关联,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社会共鸣。
再以试点单位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为例。在溧水区委、区政府打造李巷红色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区档案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从李巷及周边筛选出8个村20处有较高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收集相关档案资料,撰写题为《关于合理保护利用李巷红色文化资源的几点设想》的资政报告。积极参与红色李巷场馆建设,从馆藏中精心筛选出100余件珍贵档案资料丰富红色李巷场馆展陈内容,完成5个旧址旧居以及溧水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的布展工作。2017年10月举行红色李巷新四军将领旧居暨溧水区新四军研究会揭牌仪式,一年多来已接待逾30万游客到李巷寻访红色记忆,既凸显了红色教育基地服务功能,又发展了乡村红色旅游。
村级档案工作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根基。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面对乡村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和将要消失的村落面貌的现状,如何主动参与和留存乡村记忆,使之融入我们的档案记忆系统,是档案工作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南京市将档案工作管理经验与文化传承衔接,将村级档案工作体系建设与乡村记忆工程组织实施相结合,使档案工作植根于农村的广阔大地,在推动档案工作向新领域延伸,推动村级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尝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