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中积极的女性观点赏析

2019-09-10期沙莫衣沙杨涛柳怀恩

雨露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三国演义

期沙莫衣沙 杨涛 柳怀恩

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其影响的范围已经遍及全球。该书描写的汉末三国将近一个世纪的军事政治斗争,其所涉及的算计与谋略在今天的各个行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在书中的这些斗争中,除了名留青史的英雄豪杰,还有在乱世中左右命运或被命运所左右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存在,在为这部巨著增添异样风采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远超时代的女性观点。因此本文以《三国演义》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为例,对作者在书中的所表现出积极的女性观点进行赏析与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军事斗争;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撰写的一本经典文学名著。该小说描写了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这段时间内,中原大地上波谲云诡的军事政治斗争。在这本小说中,各路英雄豪杰为各自的理想与抱负尽情舒展才能,展现自身或卑鄙、或高尚,抑或平庸的本质,唱出了一曲名传千古的英雄颂歌。然而,在这些英雄豪杰的身影中,也有许多女性形象,展现出了有别于热血豪迈的情怀,将女性的智慧、勇敢、美貌、贤惠以及远见卓识等优秀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三国演义》这部英雄史诗增添了一抹柔情的风采。

一、((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书中在大量描写英雄豪杰的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总计94位女性形象。这94位女性形象可以分出许多类别,本文则将这些形象划分三个类别。具体的划分方式是按照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表现来确定。

(一)积极的女性形象

该类女性形象符合中国传统女性中所具有的勇敢、智慧以及贤惠等优秀品质。这类女性形象所占比例较大,篇幅较大的有貂蝉、孙夫人以及祝融夫人等人。其中貂蝉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是作者着墨最多的女性人物。孙夫人与祝融夫人则作为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也有相当的篇幅对她们进行描写。除了上述三个篇幅较多的女性形象,还有姜叙老母、赵昂妻王氏、辛宪英、糜夫人、马邈妻李氏、刘备之母、吴太夫人、王经之母、曹皇后以及孙翊之妻徐氏等篇幅极小的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故事中以积极的态度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勇敢以及贤能等品质。例如辛宪英保全家庭时就将女性的智慧与见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刘备之母鼓励刘备读书,也将女性所独有的母爱以及女性的远见卓识表现得十分明显,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刘备之母的这份见识,才成就了书中赫赫有名的蜀汉昭烈皇帝。除了表现出这些优秀品质,某些女性也以积极的方式传达出了自己明确的价值取向。例如王經之母在儿子王经面对来自权臣司马昭的迫害,进而出现灭门结果时,就以“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来安慰因牵连母亲而悔恨不已的王经。这种拥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并甘愿为之赴死的行为品质远超孟达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

(二)消极的女性形象

该类女性形象在故事中主要表现出了一些人类所共有的恶劣品质,例如常见的嫉妒与谗害。有名的形象有袁绍之妻刘氏、文德郭皇后、汉灵帝之妻何皇后。这类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共有的特点是身份尊贵,她们在封建制度下只能通过嫉妒、谗害等各种阴暗的方式来确保自身地位,或者是争夺子女命运的话语权。当然上述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恶劣品质,并不能全然将责任推到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毕竟封建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制社会,在男性占据绝对控制的情况下,男性的身份地位越高,其妻妾数量也越多,女性在争夺地位或者是子女命运的话语权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也受到了环境的限制。

(三)普通女性形象

这类女性形象比例虽然小于积极女性形象的比例,但是也超过了消极女性形象的比例。可以说除了那些具备优秀品质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更能代表封建制度下乱世女性的形象。这类女性形象在故事中的表现往往是故事的一个情节。这类人物中比较出名的有文昭皇后甄氏、刘琰之妻胡氏、曹操之妻卞氏,张济之妻邹氏、刘安之妻等形象。这类女性形象的特点都是被动接受时事所赋予的命运,是被命运左右的一类形象。所涉及的环境囊括了后宫斗争、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以及其他各类环境,女性在这些环境中往往表现出无力抗争的情况,例如文昭皇后甄氏,便是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以及后宫斗争的牺牲品。发生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最终导致袁绍在与曹操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彻底失败,甄氏作为俘虏被胜利者曹操赐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而在随后的后宫斗争中,又因为文德郭皇后的嫉妒与残害,最终被曹丕赐死,死时更是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果甄氏还不能直接体现女性在乱世中的命运,那么张济之妻邹氏便是乱世女性的直接受害者。邹氏作为寡居的女性,因为侄儿张绣投降于曹操,被曹操直接掳掠到军营中押玩,又在侄儿张绣的偷袭中直接死于乱军之中。除了这些受到大环境影响的女性,还有刘安之妻、刘琰之妻胡氏这类小环境的女性,他们在封建制度下作为男性的附庸,直接缺乏女性应有的基本尊严,例如刘安之妻就被丈夫杀掉招待刘备。

二、《三国演义》中积极的女性观点赏析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女性形象中,有这样一类女性形象,作者通过沿用历史形象、重塑以及改编等诸多方法对她们进行积极的描写,传达出积极的女性观点。让这些女性形象在书中的表现远超某些男性形象。

(一)女性的忠义

忠义是书中着重描写的内容。例如关羽与诸葛亮,便是书中忠义的代表。与这些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相比,书中的不少女性形象在表现忠义的品质的时候,也毫不逊色于这些豪杰。她们当中或忠于朝政,或忠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例如徐庶之母、王经之母、曹皇后以及姜叙老母,便是忠于朝政的代表。徐庶之母在发现儿子离开代表汉室正统的刘备之后,以“弃暗投明、玷辱祖宗”等词语斥责徐庶,随后更是通过自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羞愧之情。再比如曹皇后作为曹操之女,曹丕之妹,在面临兄长曹丕篡权夺位时更是厉声叱骂兄长曹丕狼子野心,在家族亲情与正统大义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除了忠于朝政的女性形象,忠于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女性形象也不少,这其中的代表有孙夫人、徐氏以及夏侯令女等,其中最为直接的代表就是夏侯令女,夏侯令女作为曹爽从弟文叔之妻,文叔死后她在面临再嫁的情况时,先是断发明誓,再以刀截耳,后来曹爽族灭,她以刀断鼻来表达自己守节的决心,以致于司马懿在听过她的事迹后听任她收养养子作为曹氏之后。虽然这种行为与当代女性观点不符合,但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点,是当时一种值得赞扬的美德。作者正是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来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甚至不惜采用与男性对比的手段来凸显女性忠义的风采。在这样一部以男性世界为主的文学巨著中,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作者摒弃了其所处社会固有认识惯性,赋予女性优秀的人格,这也是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女性的勇决

勇决是书中除忠义之外着重描写的内容之一,书中的一些女性形象在这方面的表现也非常的出彩。例如跃马疆场的祝融夫人,作为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上阵参与两军厮杀的女性,其在勇武的表现上丝毫不逊色于对阵的蜀汉豪杰们。至于孙夫人,更是剑不离手,弓马娴熟,其对勇武的积极追求甚至吓坏了长年征战的刘皇叔。对于没有勇武之力的女性,也用勇决的态度彰显出了女性的刚烈志气,例如糜夫人在长坂坡被乱军围困在一个荒废的园子中,面对赵云的救援,为了保证自己儿子和赵云能够顺利突围,以自绝的行为为儿子铺出一条生的道路。她这种行为不仅仅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之处,也展现出了其勇决的品质。也正是这种勇决的品质,为后来蜀汉政权的延续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可能性。作者通过对上述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积极地肯定了女性也有不亚于男性的勇决品质。

(三)女性的贤能与智慧

在《三国演义》中,谋略算计永远是军事政治斗争的主题,然而在这些男性形象的背后。某些女性形象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觉醒,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要么是男性的助力,要么就是捍卫家庭安全的主力。例如诸葛亮之妻黄氏,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其具体的事迹,但也在第一百七十回中介绍其多次利用其精通的天文地理知识帮助诸葛亮。通过諸葛父子来衬托这位女性的智慧与美德,这种智慧与美德已经属于中国传统女性相夫教子优秀品质。又比如辛毗之女辛宪英,在历史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中,劝诫弟弟辛倘勿失君臣之义,最终保全了全家人的性命,辛宪英所具备的这种大义高风,与书中男性形象的大义之气相比也丝毫不逊色。而孙翊之妻徐氏,在丈夫孙翊被叛将所杀,则充分利用了其自身的智慧来诛杀叛将,一方面保证自己不受屈辱,一方面为夫报仇,更是替国家消弭了一场可能会影响国家前途的祸事。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或贤能、或智慧、或大义高风等优秀品质的描写,在肯定了女性也拥有不亚于男性的见识与智慧的同时,也传达出了其自身远超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观点。也正是这种积极正面的女性形象描写,为《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增添了更丰富的文学价值。

三、总结

《三国演义》作为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一部文学巨著,作者在对将近百年的政治军事斗争描写中,穿插着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要么对时事进行积极的推动,要么以一己之力保全家庭。她们在乱世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义、贤能、智慧以及勇决,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名流千古的英雄豪杰。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积极的态度,以正面描写的方式肯定了女性所具有优秀的品质。不但打破了当时社会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惯性认识,也体现出了作者远超社会的思想观念,最终让《三国演义》这本文学巨著体现出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聂春艳.论《三国演义》女性观及其成因[J].神州,2017(26):6-7.

[2]尤莹.《冰与火之歌》与《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J].长江丛刊,2016(21):34-34.

[3]易思平.道教女性观与《三国演义》之女性形象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2.

[4]孙鑫博.毛本《三国演义》“才与节合”的女性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1).

[5]篙帆.文艺阐释学视域下的“第二性”浅析——以《三国演义》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9-72.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O2O 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