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先军:起飞!新机场

2019-09-10马梦婕

中国工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吊顶航站楼护壁

马梦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工程

项目总工程师

2019年g月25日,距离国庆节倒计时的第5天,中国与世界的目光一同聚焦在北京大兴。

当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殊礼物。

在当天举行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上,段先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部讲话铭刻在心,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习近平总书记握了手。

从参建首都机场航站楼到参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段先军见证着中国工人实现的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国庆节期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俨然成为了“打卡”圣地。悬挂着五星红旗的航站楼中心区域,当属出镜率最高的“网红景点”。婉转而又繁杂的曲线两相交汇,对称的双曲面白色吊顶顺延而下。络绎不絕的“游客”在赞叹之余却并不知道,当初为了安装完成中心区域两万多块吊顶单元,工人们进行了不知多少次的试验。

“太难了!太不容易了!”作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段先军至今回忆起安装这处吊顶的全过程都不禁感慨。

中心区域位于整个吊顶的最高点,每一个吊顶单元都弯曲到4点无法共面的程度。40多名工人反复试装了10天左右,都没能找到固定的好方法。

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经历无数次的探讨和实验后,3位经验丰富且技术过硬的工人成为了段先军化解这道难题的得力助手。

他们一道设计出的“空间交汇法”,在实体结构和三维模拟之间找到了每一块吊顶的中间交汇点,不仅顺利完成了最高处两万多块吊顶的安装,还同时提升了整个航站楼多达12万块吊顶的安装效率。

安装是建设后期需要克服的难点,但带给段先军最大压力的,则是建设初期的打桩环节。

大兴国际机场场址以前曾是古河道,土质湿软,用传统的泥浆护壁打桩,经常打着打着就塌了。彼时,段先军焦虑得无法入睡,几个月都钉在工地上想办法。终于,经过反复试验,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的化学造浆护壁,成功穿越了沙土、黏土和淤泥质土层,稳稳地延伸至地下80米深处。

这座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建筑总面积为140万平方米,航站楼面积为70万平方米。在段先军和团队的创新设计下,这座航站楼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

为了减少航站楼下方高铁快速通过时带来的震感,避免地面产生裂缝,段先军在1158根柱子的地上地下交界处都安装了一层橡胶垫;为了确保橡胶不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形,他还请来北京科技大学的专家给予外部技术支持,在反复的测算和安装过后,航站楼的抗震设防裂程度达到了8度。

工程浩大,施工高峰期曾有8000人同时展开施工。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段先军对以往的条块化管理进行整合,搭建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精细化把控和调度,助力施工现场的协同高效作业。

2015年8月26日,是段先军进入现场施工的第一天。“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连测量点都找不到。”5年后,这一处处充满着科幻感和曲线美的金色凤凰已经张开了有力的翅膀。

猜你喜欢

吊顶航站楼护壁
倒挂护壁与顶管施工技术在雨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客厅的中央空调装在哪个位置更合适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吊顶式冷辐射空调施工技术
深基坑喷锚护壁施工技术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16万m3LNG储罐铝吊顶焊接变形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