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019-09-10杜志军
摘 要: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上,就带来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途径。通过微课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选择需要的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主动学习,并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的需求、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0-0117-03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speciall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has brought new changes to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injected new vitality. Specific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of primary school,it brings a new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way of “micro-course”. Through micro-courses,you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fragmentation time,independently select the content you need to actively learn at anytime and anywhere,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hrough the network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stablish a sens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it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needs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and on this basis,analyzes the role of applying micro-class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Keywords:micro-course;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classroom teaching
0 引 言
教師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的主要作用从传统的讲课变为解决学生的问题,完成从“传道”到“解惑”的转变,师生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1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的需求分析
1.1 微课的特点分析
微课的内容短小精悍、时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足以将一个问题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都讲解清楚,并演示完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针对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多角度、多方式的解决方案,并体现在不同的微课课件里。好的微课课件还可以通过小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形象,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具有很大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
1.2 小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如图1所示)可见,小学生的行为管理能力不强,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学习,一般几分钟之后注意力就分散,这是普遍的现象。具体到小学生个体,由于家庭教育理念、重视程度、智力差异、学习习惯的不同对小学生产生较大影响所导致的差异,一般随着三年级之后学习内容的丰富就能逐渐显现出来。但同时,小学生普遍对感兴趣的内容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内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就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学生打开通过信息技术吸收新知识的窗口,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使其主动利用新技术丰富自己的视野。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说教式的理论教学改变为注重实际操作应用的教学;而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差别较大,有些很少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信息技术,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需要针对性的教学,利用视频的形式教学能够适应这种局面。微课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微课内容少、时间短、具有趣味性,而小学生接受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很喜欢有趣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其间,微课、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小学信息技术课之间所呈现出的关系如图2所示。
之间的关系图
2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2.1 微课制作者的素质具有一定的保障,易于推广
微课的制作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熟悉相关软件的操作,甚至多款软件的配合,要求制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素质。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老师,本身就具备这些素质,制作微课时仅需要考虑如何把知识点和操作步骤进行匹配即可,对软件的上手操作甚至都不需要任何的培训。
2.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
大多数学科的微课需要通过网络传输、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视频播放终端播放,所以微课大都只能在课堂外进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家中自主学习。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信息技术课程大都是在网络化教室进行上课,学生们直接操作着计算机进行学习,在时间和硬件上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满足学习时应用微课的条件。
2.3 微课可以将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重复性劳动多,需要将相同的知识反复地在不同班级进行讲解,将相同的操作反复地演示给不同的学生。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指点相同内容的工作方式,极大地考验着教师的耐心,消耗着教师的精力。将教师反复打磨的精彩讲解制作成微课,在课堂和学生之间传播,能够解放教师的精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2.4 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微课一对一的指导
不同的小学生在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这种需要学习操作技能的课程,学生的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有的学生完全跟不上大部分同学的进度,反复出现相同的问题,教师在时间上难以保证解答每一个学生的疑问,统一解答又会浪费已经学会这些知识点的学生的时间。此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通过微课自主学习不同的内容,能起到教师一对一指导的效果。
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的作用
3.1 有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来展开的。教师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进行课程讲解、操作演示,学生被教师带着走,在课堂上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走神等现象。如果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感兴趣、未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研究与课堂设计,应用微课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将微课发给学生后,选择何时、何地、用哪种节奏学习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直接跳过,还未完全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反复学习,还不能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网络寻求教师和朋友的帮助。
3.2 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信息技术课采用微课教学、学习的模式,教师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兴趣点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课程的知识点。
例如:在四年级里的“曲线的画法”一课,采用微课前,是教师演示操作、总结归纳,学生上机操作、背诵记忆。整个教学过程时效比很低,教学完成后仍然有学生因记忆力、理解力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画法。如果采用微课进行教学,让学生看着视频自己学习,在学习视频的过程中还可以尝试操作曲线的画法,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3.3 有利于学生分层教学的实现
在打字练习课程里,经常出现学生打字完成进度不一的现象,有的学生才打完一半的内容,而有的学生已经打完一整篇文章,然后在无聊地等待,这一现象直观地反映了学生分层不理想的课堂状态。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别,传统教学里甚至有的学生会掉队,落后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时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而微课非常适合分层教学。教师按照学校不同的年级、班级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闯关游戏,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得到点拨和帮助,在游戲中增加对知识点的领悟,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得原来的差等生学会以前看似困难的内容,体会成功的喜悦;中等生因在微课帮助下获得激励而不断进步;优等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可以自由发挥、快乐创作,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进步的满足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4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的授课教师将相同的知识反复地在不同班级进行讲解,反复指导不同的学生相同的操作,考验着教师的耐心,消耗着教师的精力,教师失去上课的激情。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从重复性的劳动中把教师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成效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4 结 论
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这种信息手段,符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提高小学生学习时的趣味性,微课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显著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微课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解放了教师的精力、提高了教学的成效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文龙.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J].甘肃教育,2019(5):58.
[2] 徐华荣.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的几点探讨 [J].基础教育研究,2019(2):58-59.
[3] 沈茹.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1-22.
作者简介:杜志军(1977-),男,汉族,广东广州人,中级教师,教研员,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移动互联教学应用、基于微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