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家庭选书指南

2019-09-10陈小齐

新阅读 2019年1期
关键词:洞洞童书年龄段

陈小齐

“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是每一个有儿童的家庭实实在在的需求。请注意,在这里说的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而不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书”,更不是“花最少的钱,买最便宜的书”。

做父母的总愿意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而不是最便宜的。童书作为精神食粮,和奶粉一样,父母们并不盲目追求“价格便宜量又足”,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拒绝买盗版或一元几斤的地摊书。

对于经营绘本馆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因为“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才能吸引并留住到更多的爱读书的孩子,从而提高绘本馆的经营。

很多绘本馆的经营者,多多少少在童书领域是相对专业的,可是大部分家庭中爸爸、妈妈是新手父母,大多是有了孩子才开始接触童书,才去了解儿童阅读。然而选择童书涉及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文学、童书出版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新手父母是有一定难度的。

什么是“最好的书”

这个答案很简单——最适合孩子的书,就是最好的书。同时,这个答案却并不简单,因为它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书,才是最适合孩子的书?

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不会有统一的书单。即使是《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这样大部头的童书综合采选工作书,仍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经历的每个年龄段,都会呈现出独有的心理特征和兴趣喜好,这就是孩子的个性特征。而同年龄段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类似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共性特征。

当一本童书,能同时满足这两个特征时,它就是最适合孩子的书,就是一本好书。

经典案例分析,童书分年龄解读

在分龄解读过程中,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低龄的孩子,童书的选择上越体现出共性特征。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阅读的个性化需求会表现得越发强烈,选择的童书越要符合个性特征。

0—3岁经典案例分析。以经典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为例,2500万本的全球销量,被翻译成30种语言。这样一本绘本,何以成为经典?

首先,它是一本“洞洞书”。4个月至3岁的小孩,都会经历一个“抠洞洞敏感期”。从心理学上来讲,孩子抠洞洞是有好处的,他通过抠洞洞的举动:一是满足对世界的探索好奇;二是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小动作;三是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四是形状、颜色和方位的认知。类似的低幼洞洞书,还有《有趣的小人》《猜猜我是谁》等套装纸板书值得推荐。

其次,这本书描述了“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毛毛虫都吃了些什么”。“吃喝拉撒睡”中的“吃”是低幼孩子的生活重大主題,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本书的内容能引起0—3岁阶段孩子们的普遍共情。除了关于“星期”和“数字”的认知,书中始终贯穿着“可是它肚子还是好饿”这样简单重复的话语,让孩子们易于模仿和记诵。这个年龄段的童书,孩子们的共性就是喜欢简单重复的字句、色彩饱满的画面、情节中的共情和联系生活的常识认知。

怕黑的本质是孤独。这是孩子在成长阶段必须勇敢迈过去的一步。有些孩子已经很大了,他还害怕黑,不敢独立睡觉、不敢关灯睡觉,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如果能正面引导,通常是能克服的。这类主题的绘本推荐一本《我不怕不怕不怕黑》。

《大怪物》《走开,绿色大怪物》《挠挠大怪物》等“怪物”主题的书,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想象、挑战禁忌、战胜恐惧和情绪发展的心理需求。

以《有趣的颜色》为例,“颠倒书”作为儿童书的一个重要类别,也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内容上荒诞,但其趣味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孩子在哈哈大笑的同时,自然而然获得认知、思辨、幽默、想象等能力。

3岁以上经典案例分析。《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一本很典型的“屎尿屁”主题绘本。

孩子进入3岁,同时也进入屎尿屁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小孩爱学脏话,也听到关于屎尿屁的字眼,像这样一本屎尿屁主题的绘本,就能恰好满足这个敏感期的小孩的心理需求。

这个年龄阶段还推荐《玛德琳》系列、《别让鸽子开巴士》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大家可以看到,在3岁以上的这个阶段里,出现了系列绘本。一个主角反反复复出现在不同的故事里,就好像电视连续剧一样。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小宝宝,他看见的世界万物彼此之间有了更多、更复杂的关联,他能理解更为复杂的情节,人物形象更丰富、更立体、更饱满……这些系列绘本非常符合3岁以上孩子的认知。

游戏绘本仍然贯穿整个3岁以上的阶段。迷宫书、找一找、猜猜书等游戏书永远是孩子的大爱。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会对互动绘本特别感兴趣。《杜噜嘟嘟》这类互动绘本,就能满足孩子想要自己掌控、支配事物的心理。

5岁以上经典案例分析。有意思的是5岁以上还是有绘本的存在,比如说《三个强盗》。但是5岁以上这个部分,绘本只占一半多一点,另一部分就是《爱心树》《活了100万次的猫》这样的桥梁书。还有《格林童话》《桃太郎》《长袜子皮皮》等一类的童话故事和小说。5岁以上这个部分,综合了绘本、桥梁书和纯文字书,它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分级。

需要重点提醒一下父母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兴趣。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的孩子爱看图画书多一点,有的孩子爱看文字多一点,这些都是正常的,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

图画阅读和文字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能力,作为家长,不可以拿孩子简单地作比较,比如说能早早就进入纯文字阅读的孩子就比还停留在绘本阶段的孩子能力更强,这是不对的。不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作比较。

5岁以上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可以开始对爱、死亡、生命的意义等一系列哲学的思考。与孩子的年龄相匹配的《活了100万次的猫》之类的哲学绘本在这个年龄段出现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激发兴趣为主。你永远都搞不清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书名,也能勾起他的阅读兴趣。

父母给孩子一个充分选择的空间,他会自发地去选择他自己最感兴趣的书。《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就提供了这么一个足够大又很安全领域,可以任由孩子自由选择,你不用担心孩子会碰到“坏书”。

孩子的个性化阅读,永远是最值得鼓励的。个性化的阅读,需要随机兴趣来引导。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小孩,他们不是单调、整齐划一,而是拥有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心灵。

8岁以上经典案例分析。进入8岁以上,一部分孩子开始自己给自己选书。

8岁以上的儿童读物中涌现了《彼得·潘》《丁丁历险记》《机器猫》《木偶奇遇记》《男生贾里全傳》《骑鹅历险记+柳林风声》《哈利·波特》等大量少儿文学经典。法国著名的哲学童话《小王子》也出现这个年龄阶段。8岁以上的孩子,思考的哲学深度、对文学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小王子》与《活了100万次的猫》在不同的年龄段,思考深度显然不同。在8岁以上,看到《哈利·波特》还是很震撼的。想想看,8岁以上,相当于二年级。这个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是相当高的。

但是我在社群交流中,发现许多同龄段的中国孩子,也能达到这个阅读量、阅读水平!这也大大刷新了我对当前国内家庭阅读水平的认知。

前段时间,我看见我的一个出版同行,卢俊,他说到一个词——温室阅读趣味。原话抄在这里——“温室阅读趣味,这个词用得真好,眼前出现了温室里培养的小花。孩子的世界也并没有我们成年人想当然地认为的鸟语花香组成的一片美好,我们生活在现实当中,直面真实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读书时,可以去读苦痛、残忍、阴谋、腐败,这都是真实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一直赞同的观点。孩子的文学视野里,不应该仅仅是一片鸟语花香。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窗口有多大,孩子的视野就有多大

这本《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就是通往孩子阅读的一个窗口。你会看到同一个班里的孩子,阅读量、阅读水平、阅读深度和广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什么?有的孩子只拥有一扇窄窄的窗户,非常闭塞,他看见的风景就十分有限,我们形容一个人没有见识,说的坐井观天,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有的孩子,他拥有的是一整扇落地窗,阳光照进来,他领略到的风景、他的视野所及,当然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我希望能向每一个亲子家庭呈现出一种更深邃的价值观: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作者系独立出版策划人、童书翻译

猜你喜欢

洞洞童书年龄段
唐代住宅什么样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我最喜爱的童书”五周岁了!
童书与童年
珍惜现在的年龄
女儿陪我看童书
新裙子上的小洞洞
那些洞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