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儿歌童谣类绘本
2019-09-10徐静琰
徐静琰
每当你听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的儿歌时,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不管你自己会不会唱歌,但当把自己的宝宝抱在怀里,哄他睡觉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开始哼唱“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其实这些儿歌童谣都是我们小时候听过的,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如此清晰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呢?因为那熟悉的韵律,妈妈或爸爸温柔的声音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感知,和父母之间最温暖的情感链接。伴随着一代代的口口相传,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长大。
而如今,这些儿歌童谣不仅仅流传于口头,其中很多经典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绘本,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儿歌童谣类绘本,就是希望充分利用这些经典的儿歌,让宝宝通过“耳朵”,尽早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温柔的歌声、温暖的怀抱,孩子能通过肌肤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感受到亲情。孩子会充分体验到这种感情,心灵会一点点充实起来,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而这些全都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石。
儿歌童谣承载童年美好回忆
就是以经典的儿歌童谣为题材创作或改编的绘本。这类绘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字具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还承载着许多我们成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有韵律感的儿歌童谣类绘本深受孩子的喜爱。由于孩子天生就喜欢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声音。孕期时胎儿因为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妈妈的心跳,而妈妈的心跳就是有节奏的。因此当孩子出生以后,他对节奏感、韵律感的喜爱就是天然的。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经典的儿歌童谣中满含父母对童年的美好记忆,所以哪怕不用任何技巧,只是按着记忆中的节奏读出来,都会显得格外的温柔和有感染力。而孩子是可以十分敏感地捕捉到其中的愉悦感的,这种愉悦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孩子,让他觉得幸福、满足。在这样幸福又满足的亲情氛围中,也就建立起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最亲密的情感链接。
还记得当你的孩子第一次开口喊爸爸或妈妈的情景吗?是不是有种欣喜若狂的感觉?能够让学说话的孩子可以尽早开口说话,而且可以口齿伶俐,表达顺畅,是很多家长心中的期盼。儿歌童谣的节奏感、韵律感特质,还有便于模仿和背诵的优点,在启蒙孩子语言、启迪心智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怎样讲儿歌童谣类绘本呢?结合儿歌童谣类绘本的特点介绍一下这类绘本的讲读技巧。说到儿歌童谣类绘本的节奏感、韵律感,主要是通过上下句子,长短一致,句子的末尾有韵脚的形式显示出来的。整体读起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比如《一园青菜成了精》就是根据北方民谣改编的。“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这样风趣、幽默带有节奏的文字,再配上生动、夸张的各种蔬菜形象,几乎让每个看到它的孩子都舍不得放下。
讲好儿歌童谣类绘本关键技巧
首先,专心读字。就是在朗读的时候,要心无旁骛,一气呵成地读下来。而不要随意地增字、减字,更不要一会儿读字,一会儿看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儿歌童谣类绘本中文字的节奏感。当然,强调专心读字,也不是代表就不用读图了。只是不要在读字的时候穿插读图。可以先把故事完整地读完,当孩子对故事熟悉了之后,再回过头来慢慢地翻看图画,体会图文结合的乐趣。
其次,从一而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读的时候要保持稳定的节奏和断句方式。同样是“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这两句话,相信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觉来。比如,你可以读成:“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当然,也可以读成:“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其实这两种读法,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读着舒服、顺口就好。关键在于选择一种断句的方式,用这种方式从头读到尾就好。拿到任何一本兒歌童谣类绘本,先自己读一下,用最舒服的方式或者最熟悉的节奏流畅地读出来就好了。
最后,变换节奏。这个技巧主要是针对那些较长的,具有故事情节的儿歌童谣类绘本。儿歌童谣故事一般都带有幽默感、恶作剧的元素,因此如果读的时候,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频率,就会显得有些枯燥了,也可能错过故事中的精华和笑点。因此对于较长的故事,可以在高潮的地方适当改变讲读的语速,将高潮和重点部分凸显出来。
还是以《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例。其中有一段高潮是“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在这个高潮部分,就应用了“变换节奏”的技巧。在中间描述歪嘴大炮造成的显著的打击效果部分,有意地加快了语速,这样不仅让整个故事更生动,而且突如其来的变化,也让故事更具趣味性。至于这个技巧如何应用在其他的儿歌童谣绘本中,就需要先把儿歌童谣中的高潮部分找出来,然后特别地设计一下,可以让这一段读起来与其他部分有所差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快语速、突然停顿以及重音强调。
《一园青菜成了精》中演示的就是加快语速的方式。突然停顿是指读到高潮前,突然停顿两秒,然后再继续后面的精彩。这样的好处在于突然的停顿就如同暴风雨前的平静,能特别引起孩子注意,那么对于后面的高潮,孩子自然就更留心了。重音则是对关键字词的强调。通过这种音调的变化,让孩子关注到故事的关键。
讲儿歌童谣类绘本举例
儿歌童谣类绘本有很多,以《中国童谣》《六十六头牛》《老虎外婆》为例。
《中国童谣》是由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主编,整套书一共8本,4本是传统童谣,4本现代民谣。里面不仅包含了小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谣、传统童谣如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小老鼠》,现代童谣则有:由著名的当代诗人李光迪创作的《月亮洗澡》,同时配图也是浓郁的中国元素,篇幅短小精悍,尤其适合讲给0—2岁的孩子听,作为他们最初的语言素材积累。而当他们开始能够张口说话的时候会最先顺着韵律接读最后的一个字,到两个字,到最后说出整个句子来。例如《小老鼠上灯台》,当孩子听熟悉了之后,当你说“小老鼠,上灯”时,宝宝会特别开心地接着说“台”。而随着孩子对语言的掌握,再过渡到你说“小老鼠”,他接“上灯台”。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儿歌接龙中自然而然地开口说话了,并且慢慢学会了词语和短句。
《六十六头牛》同样改编自传统童谣,只是它读起来的难度会更大。因为它的文字不仅有韵律,而且还像绕口令。它讲的是一个有点贪心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桶油,养了六十六头牛,却在一阵大风之下,倒了楼,洒了油,跑了牛的有趣故事。全文读起来风趣幽默,韵律十足。让孩子在哈哈大笑之余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诵读,而要分清楚六十六、楼、油、牛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因为这个故事太好玩了,基本不用你强调,孩子都会积极主动地要把这本书学会。可以说要练就口齿伶俐的孩子,那么这本书你一定不要错过。
《老虎外婆》也是根据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改编的,讲述了小女孩智斗虎外婆的故事,全文韵律十足,情节一波三折。但因为故事较长,更适合读给4—6岁的孩子听。一般在听了这个故事后,小朋友们除了会为小姑娘的机智勇敢所折服之外,其中丰富的形容词也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孩子的口头禅,丰富孩子的词汇,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系悠贝资深讲师